返回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攻萨摩藩(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家的财政问题在岛津忠恒当政时期日益突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加强领地管理。

    岛津家的财政收入,海外贸易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其财政支柱仍然是领地的农业收入,主要是米和其他的土特产。

    领地的农业收入,以年贡的形式上缴,这就需要加强领地管理,确保年贡能够收得上来,而且收得越多越好。

    再加上萨摩藩进行大规模的新田开发和河川整修工作,并且强迫农民们种植乌柏树,同时开始在藩内实行蜡专卖制,希望以此来改善萨摩藩的财政。

    但是乌柏树、蜡等产业都是不能立即见效,于是萨摩藩只能从地租上想办法。

    萨摩藩原来名义上1石谷米收4斗1合为地租,但是实际上经常收到5斗以上,农民口粮极少,生活十分的清苦。

    随着幕府要求闭关锁国,琉球对于岛津家是很大的收入占比,也非常注重海外贸易,甚至是日本最先使用火铳的军队,积极与荷兰等殖民者进行沟通,购买了不少火炮。

    如今就安置在港口的炮台上。

    日本锁国是一场爆发在九州的农民暴乱,虽说规模并不算太大,但江户方面还是费了老大的力气才将其彻底摆平。

    摆平过程中甚至还请来了荷兰人帮忙从海上放炮来对起兵者的根据地岛原城(岛原半岛)进行轰击。

    暴乱过后,他们对此次参与人员的身份核查,最终发现,这群人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

    同时,幕府认为在众天主教徒的背后,还有一双更可怕的黑手在幕后操纵,那便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西洋各国势力。

    他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推翻幕府的统治,再将天主教完全输入日本,从而将列岛改造成自己所期望的那样。

    天主教和洋枪洋炮一样,是舶来品,但是后者是给人用的武器,而前者则很有可能成为破坏日本原有社会宗教秩序的洪水勐兽。

    在这个问题上,幕府再一次运用了拿来主义,留下铁炮,取缔天主教。

    而为了更有效地杜绝天主教在国内的蔓延,幕府干脆连外国人一起给取缔了,这便是那道着名锁国令的由来。

    锁国期间,一切外国船只禁止进入日本境内,一切日本船只没上头的批条儿禁止走出日本境内,违者一律坐牢或是杀头。

    唯独两个国家可以在长崎搞一些贸易往来,一个是打着来自明朝的海贼王郑芝龙的旗号。

    另一个就是“非常义气”出手帮助日本,镇压岛原之乱,而且并不信奉天主旧教的荷兰人。

    两方势力通过锁国令,在日本吃的盆满钵满。

    鹿儿岛上。

    岸边的人群勐然间就乱了起来。

    因为海上突然出现密密麻麻的船只横着过去,船头上挂着是一把锤子的旗帜。

    此地不是交易地区,就算是出海什么的,也都偷偷摸摸的。

    因为锁国期间,查的挺严,但并不妨碍岛津家有船只和水手,特别是要控制琉球。

    当即就有人把消息传到了外城。

    外城称“乡士”,都是半农半士的身份。

    他们既有武士身份,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当地农民有密切的联系。

    正是因为他们熟悉民情,知道农民的家底,哪家有什么弱点和软肋,都被他们拿捏得死死的,所以能够把领地内的农民管得井井有条。

    由于岛津家的财政状况,领民的年贡负担是非常重。

    但江户几百年,岛津家从未发生过农民叛乱,可见外城制度的管理十分有效。

    港口内的水手当即登上船只,有人前往炮台准备。

    因为这些船只越过打沉线了。

    贺启同站在船头,通过望远镜看着日本人在开船。

    “兄弟们,这帮倭寇非但不投降,还胆敢与我锤匪抵抗,通通宰了,都是咱们的军功!”

    战船上的海军士卒听到这个命令,自是欣喜若狂。

    咱们渴望那么久的军功,今天总算是要拿到手里了。

    传令兵当即吹起号角,锤匪的海军各自按照编练船只队伍展开,对敌进行无差别攻击。

    先把日本人的船只全都打沉,让他们在海上跑不掉。

    郑翼也参与进来了,命令撤下郑家的旗帜,换上锤匪的旗帜。

    打岛津氏关郑家什么事情?

    咱们现在都是锤匪的人!

    “给老子一同开炮。”

    郑翼也对着本该护航的船队下达了命令。

    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隆隆。

    停靠在岸边的几十艘日本船被锤匪火炮打的千疮百孔。

    一帮萨摩藩的水兵在海里大叫着,以及被沉没的船只卷进海里。

    炮台上的火炮开始反击。

    但荷兰人怎么可能卖给他们新炮,这些火炮还是第一代藩主购买的。

    尽管萨摩藩拥有的铁炮不足八千,可大多都是旧时火炮,想要轰击锤匪船只,射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