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一十章给锤匪当狗有什么不好的?(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铁炮子十分犀利,锤匪士卒分散开来,也并没有立即进行攻击。

    除了少部分人进行警戒之外,大多数都拿着铁锹开始挖坑。

    千眼寺庙是一个高地,是按照战国时代筑阵的方法,居高临下。

    况且寺内也有两千僧兵,还有许多粮草。

    鉴真和尚第七次东渡成功,使得佛教更加在日本发扬光大。

    鉴真死后,日本佛教兴起了很多门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天台宗和真言宗。

    天台宗得到许多王公贵族的支持,财大气粗,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故而天台宗的寺院有能力养僧兵,与地方诸侯抗衡。

    而真言宗将进口的佛教和本土的神道教有机结合,宣传凭个人修行即可入道,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中下层平民。

    应仁之乱以后,日本战祸连连,民不聊生。

    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希望通过宗教得到解脱。

    一些鼓吹简易修行的宗派应运而生,日莲宗提倡信徒只要日夜颂念《法莲华经》,就可以修身成佛。

    而同时期兴起的净土宗更简单,宣传不须通过寺庙出,只要天天口颂“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减轻罪孽,脱离苦海。

    净土宗之后的变身净土真宗走得更极端,废除了所有清规戒律,信徒们甚至不用出家,也能达成正果。

    净土真宗大力鼓吹对所谓恶人的超度,吸引了大批士兵,武士,盗贼信教。

    只有对佛的信心,净土真宗门徒就能往生“净土”。

    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没关系,只要做了那些事后,嘴上多念几句南无阿尼陀佛就行。

    这些有实力的寺庙大兴土木,扩大势力,资助鼓励附近的商业和手工业,以此来养更多的僧兵部队。

    渐渐地,些许寺庙的财力和武装,几乎能于地方大名抗衡了,最着名的便是本愿寺。

    故而日本佛教多是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

    岛津光久也得到了千眼寺主持的帮助,愿意把手中的僧兵交给他调动。

    而且有这些僧兵守卫,熟悉地形,再派人从四面八方调动援军,定然能够反败为胜。

    千眼寺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军事堡垒。

    相比于这里紧张的对峙前线。

    琉球国国相尚盛站在鹿儿岛的主城内,开始嚎啕大哭:

    “大哥,你的大仇就要得报了,天朝上国终于派人给咱们作主,出了一大口恶气,你可以安息了!”

    周遭的琉球国士卒也全都跟着跪拜。

    至于锤匪士卒自是要控制整个城池,顺便洗劫岛津家的府库,郑翼则是控制麾下海盗,让他们不要太过分。

    相比于整个日本,琉球高层对于岛津氏才是生死大敌。

    尚宁王是琉球国历代国王中最命苦的。

    他坐上王位才3年,便收到了丰臣秀吉要求其协助攻打大明,并向日军供粮7000石的命令。

    尚宁王哪肯为了小小的日本而得罪庞大的大明?

    除了严词拒绝外,琉球国还遣使向大明告变。

    只不过大明君臣一向不当人习惯了,并未把这份紧急情报当回事,自然也没报答琉球国的好意。

    待到战事结束后,萨摩藩国岛津家在幕府的默许下,以“文禄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期间琉球国应向日本缴贡的七千石军粮是岛津家垫付,但琉球国一直欠债不还”为借口,发兵征讨琉球国。

    岛津军势如破竹,杀至首都首里城下。

    国王只得遣使请罪,接受城下之盟。

    桦山久高裹挟了尚宁王,王子即官员百余日撤回日本。

    临走前,岛津军抢掠了琉球国国库,将所有珍宝古玩掳掠一空,大发一笔横财。

    岛津家在朝鲜和在关原失去的,经此一仗又都赚回来了。

    尚宁王被掳到日本后,像被牵着的一只猴子般转来转去作展览,丢足了脸面。

    他先被押到骏府城,面见德川家康。

    在江户的大将军德川秀忠面前,他再经历一番被献俘的耻辱。

    德川秀忠假意劝慰了几句,并宣称日本并无对琉球国的领土野心,尚宁王也应继续做一国之主。

    尚宁王人在屋檐下,除了唯唯诺诺,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最后他才回到萨摩藩国的鹿儿岛,听凭岛津家发落。

    按照岛津家的意思,尚宁王被迫签下《掟十五条》。

    承认萨摩对琉球国的宗主权,不在没有准许的前提下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或通商,并承认岛津家兴市讨罪的正义性,自己是罪有应得等等。

    最后,琉球国尚氏及后世子孙将永远忠于岛津氏。

    这是外国国王第一次‘访问’日本。

    岛津家脸可挣大了。

    在各路诸侯面前趾高气昂。

    纵观整个日本,哪个藩国有这个面子让一国之主称臣纳贡?

    紧接着琉球被迫割让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