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犯罪偷挖人参之类的,多是抓获后将犯人送回朝鲜,派人同国王一同审理。

    待到多尔衮入关之后,宗藩关系要树立政治威信的需要。

    加重了对朝鲜的压制,除了斥责朝鲜地方官之后,犯人犯罪严重的直接就地斩杀,根本就不搞那一套虚假流程。

    多尔衮也知道朝鲜难以提供诸多日常用品,以前也都是靠着同大明走私的转运。

    现在这条路被锤匪控制住了,朝鲜又发动叛乱。

    这么多年来培养的昭显世子,让他改变立场,认同大清,结果嘎嘣死了。

    多尔衮对于这件事极为愤怒。

    为朝鲜培养一个亲清的接班人,那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至于朝鲜王次子凤林大君(朝鲜下一代王)在盛京,那就是主打一个吃喝玩乐,乐不思蜀。

    推这个废物上去,多尔衮都没想过!

    “朝鲜绝不允许有失,旅顺也要夺回来。”多尔衮看着周遭议政的诸王。

    济尔哈朗率先开口道:“阿巴泰大败,损兵折将十万余人,现在家家挂白,抚恤未发,我军再起战事,前往朝鲜,纵然打过去,又能抢掠多少东西?

    现在是没有大明商人与朝鲜发卖货物,我们前往,除了得到一个残破的朝鲜,还能得到什么?”

    “旅顺就不顾了?”

    多尔衮有些面色阴沉。

    豪格其实也主张杀进朝鲜,叫那帮狗东西长长记性。

    但是多尔衮现在开口,他出奇的忍住了,看着多尔衮怎么搞。

    就在众人僵持的情况,一直坐在原位的代善出声道:“洪承畴,你怎么看?”

    洪承畴瞥了代善一眼,听着一旁的翻译,随即看着多尔衮道:

    “不要轻举妄动,我认为这是锤匪的陷阱。”

    待到听完翻译的话,众人的眼神都看过来之后。

    洪承畴稍微摸了下胡须侃侃道:“当年皇太极先收蒙古,再收朝鲜。

    可如今蒙古几乎为贺今朝所得,还剩下科尔沁等部落。

    贺今朝不单单是想要谋划朝鲜,还会同时谋划蒙古。

    不出意外的话,我猜测科尔沁等效忠大清的部落,会受到其余蒙古人的袭扰。

    用不了几天,消息便会传回来。”

    洪承畴的话说完之后,豪格当即站起身来,瞪着他怒骂。

    总之就是很难听,你这个明军使者是不是与锤匪暗中勾结,有猜测也不会早说。

    然后就被济尔哈朗给拦住了,哪能上来就砍人呢。

    总之,自从皇太极死后,顺治上位,每次议政都充满了火药味。

    带刀在旁,那简直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多尔衮借机开始斥责豪格,想法子给他定罪名。

    要不然一次次的,谁知道那一次议政的时候,双方就发生火并了呢!

    洪承畴稳坐在一旁,心中暗道可惜。

    若是这般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满清的重担真的落在了豪格的肩上,只会凶多吉少。

    随着济尔哈朗的劝谏,豪格也忍下来坐在一旁。

    倒是豫亲王多铎心中颇为不屑,别看豪格外表看起来火爆,可真实性子可软弱了,别人稍微给他点台阶他就下去。

    若是真的当众发难砍死洪承畴,谁还会为洪承畴出头不成?

    反正他死了也就死了。

    怨不得他当不了皇帝!

    否则就凭借豪格年壮,又素有军功,手里还有实力,在关键时刻悠游寡断,这让手下支持他登基的人大为失望。

    还不如另立新君,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至少大家不会跟着豪格一同死去。

    待到安稳住了众人,多尔衮这才开口询问洪承畴可是有什么应对方法?

    洪承畴瘦削的嘴唇微微动了几下,最终摇头道:

    “大清新拜,百姓闻锤匪之名自抖,若是出兵朝鲜,那正合了贺今朝的战略。

    他想要大清分兵,最好把你们部分精锐拖在朝鲜的泥泞当中去,短时间内无法回来。

    然后他通过蒙古人,再伺机劫掠盛京周遭,烧毁粮食作物,让大清秋收无粒。”

    众人的脸色皆是不好看,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

    多尔衮面色也同样凝重,他就听着洪承畴的翻译继续说道: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只能保一样,建议保住科尔沁部落,方为上策。”

    朝鲜丢了就丢了,反正以前都没有拥有过。

    那个地方这些年来也是干旱连连,百姓也都活不下去了。

    “不可。”多铎当即站起身来高声道:

    “朝鲜杀了英俄尔岱,他是大清的使者,我们就这么不闻不问,那还如何能服众?”

    洪承畴听着翻译的话,当即闭口不言。

    反正只要多尔衮不问他,他就不往外说话。

    “那你说怎么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