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谋划(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双方总得试探性进攻,以此来寻找弱点,进而死死抓住战机,最终获取胜利,继续扩大战果。

    在李定国率领大军挺进宁远城的时候,多尔衮也坐不住了。

    因为他从豪格那里得来消息,疑似锤匪的船只已经在海上行进,像是在悄悄增兵支援朝鲜一样。

    而宁远城又传来消息,据说李定国率领五万人马云集关外,还有五万人马屯驻在山海关。

    再加上其余诸如民夫之类的,人数更多。

    “锤匪来势汹汹。”多尔衮再一次环顾众人说道:

    “宁远城若是死守,是守不住的,我们若是分兵增援塔山、杏山等地,不妥。”

    “难不成我们要放弃宁远,放弃锦州,一退再退?”

    济尔哈朗难得的显示了一把强硬,不在只听多尔衮的政见。

    这些都是好不容易拿下来的,距离山海关越来越近,只要破了山海关,清军再次进入明境内劫掠,也是极为方便的,就能够染指中原。

    “那你说怎么办?”

    多尔衮对于这件事也十分为难。

    清军不善于守城,把最擅长野战的士卒放在前线守城,在多尔衮看来是最不应该的。

    早年间传言贺今朝是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如今他取代大明当了皇帝,麾下将士说八十万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先前锤匪已有的规模,又接收了大量的明军、顺军以及其他各种地方造反的小头目的人人'员'。

    就算他再次筛选,剔除了很多人。

    可手中的力量依旧不是满清能够应付的了。

    贺今朝他胆敢分兵,多尔衮也敢只敢在辽东这个小地区分兵。

    可众人大声商讨了半天,也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多尔衮对于这种拉锯战,深知是消耗不过贺今朝的。

    一直都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破局。

    以前大明虽然拉出来的人数多,但战斗力不行,或者说战斗力强的只是少部分人。

    只要把这点能打的明军消灭了,大部分明军就得溃逃。

    总而言之,就是宁远城不能失去,但要换一些人守卫。

    把完颜叶臣率领的精锐士卒替换,用于野战当中。

    多尔衮看向洪承畴:“绿营训练的如何了?”

    “人员征召的倒是远远超出,可是让他们上战场的话,无异于送死。”

    洪承畴摸着胡须,对于头顶凉快许多,仍旧是有些不习惯。

    这群为了熬过冬天能吃口饭的人,在洪承畴的心中,连贺今朝初期拉起的人马都打不过。

    更不用说现在贺今朝兵强马壮,当了天子。

    多尔衮对于绿营兵目前也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匆匆征召来的人,训练还没有两三个月就把他们派上战场,终究是炮灰,只能给锤匪扬名,无益于大清的将来。

    而且在辽东这个地界一旦第一仗打不好,很容易再次引起恐锤事件。

    要知道皇太极是被吓杀而死的谣言一直都屡禁不止。

    更何况贺今朝他还是一个汉儿!

    光是这个身份,就能让被满清掳掠而来的那些为奴为婢的汉人心生认同。

    满清想要对锤匪进行妖魔化污蔑,根本就没机会。

    谁让上一次锤匪搅动叛乱的时候,就已经大规模宣传了一波。

    随着阿巴泰的身死,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又宣传了一波。

    还有旅顺那个地方,多尔衮还没有派出兵马去搞锤匪呢。

    那里也总是有锤匪散播谣言。

    范文程抿抿嘴,他想要出一个主意,但是风险太大,他又不想说。

    多尔衮也注意到了,遂询问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范文程摇摇头:“就算我说了,摄政王也会觉得过于冒险不同意,所以也就不说了。”

    对于范文程的欲擒故纵,多尔衮也很吃这套:“说说吧,如今局面于我大清不利,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摄政王,我的计策过于冒险。”范文程看着他拱手道:

    “既然摄政王叫我说,那我说一声,诸位姑且听一听。”

    洪承畴倒是想要听一听,被皇太极倚重的谋士能说出什么话来。

    “贺今朝他在山海关囤积了十万大军,又前往朝鲜运兵,粗粗估计也得有五万之众。”

    范文程走了几步到地图前:“贺今朝他要控制广大地区,还得停驻许多兵马,特别是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皆是没有落到他的手中。

    锤匪来打我辽东的地盘,眼光都放在这里。

    我们再组建一支精锐士卒,破蓟镇边墙,逼迫贺今朝回援,顺便在周遭抢掠一通,缓解我大清的压力。”

    不得不说范文程的计策很大胆。

    就算阿巴泰率领十万人马在明境内被锤匪几乎全歼,可他依旧要重新再走这一条路。

    贺今朝他可不一定能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