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难缠(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够吃到明年三月呢。

    但是城中居民以及被强行坚壁清野的百姓,就没有那么多粮草了。

    甚至到了无肉的阶段,石延柱都打算食人,也不愿意食马。

    辽东居住的人连牛马的价值都比不上,一直是明清两方的共识。

    自从明清之间相互作战后,从关外跑到关内的百姓不计其数。

    还一直笼罩在大明旗帜下,没有撤走的人,也算是与明军士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是普通百姓,早他妈的死八回了。

    松锦之战结束后,吴三桂跟着洪承畴从蒙古返回关内,那些士卒的家人全都扔在了辽东,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在贺今朝扫荡山东之际,清军自是进攻关外八城的最后一城宁远,被马科重创。

    马科作为仅次于曹变蛟的猛将,对战清军自然不会发憷。

    可先前在塔山敢战就损失不小,经此一役,马科手底下也损失惨重,遂放弃宁远直奔山海关。

    那些没有跟随吴三桂入关的辽民,全都被清军所得。

    现在又是遭了兵灾。

    巴哈纳摇摇头:“城外数万敌军,完颜叶臣是个谨慎的人,他不会轻易来偷袭的。

    想要出去,还得靠我们自己,你就说什么时候突围?”

    “等。”

    石延柱抬头望着越过城墙的弹丸,砸进了城内屋子当中,喃喃道:

    “锤匪火器犀利,等下大暴雨,我们趁机冲杀出去,那个时候他们便无法与我军对战,优势近皆失去。”

    “嗯。”

    巴哈纳便不在多说什么。

    总之,宁远城是守不住了,也没法守了。

    城外的李定国想着要把宁远城外变成一片沼泽,纵然是清军想要突围,那也得费膀子力气。

    若是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城中,等待救援,才算是落入了李定国的算计当中。

    杨展等人已经被他派出去,奔着松山、塔山等地前去袭扰清军鞑子。

    而蒙古人也在慢慢逼近辽东,在大小凌河之间游荡,威逼锦州、义州等地。

    武大定在辽东半岛席卷金州、复州,推进到了盖州,下一个目标便是营口的意思。

    如今的锤匪根本就不缺乏粮食,打土豪分田地之后,百姓的耕种热情,极大的爆发出来了。

    有农会组织恢复生产,大夏百姓的待遇与大明相比,那简直就是直接跨入了盛世当中。

    别看还有的地区在闹灾,可其余地区百姓的生活简直是提升了好几个阶层,说句成为了中农也不为过。

    再加上海运运输粮草,那根本就是赔钱的买卖,可也得运,粮草是不缺失的。

    硬要耗,也能耗的满清鞑子没脾气。

    李定国接到了硕托的书信,希望他能够找机会截断盛京同朝鲜之间的联系。

    他才好派人忽悠豪格在朝鲜自立,从而分裂满清的势力,让他们各自为战。

    对于这个主意,李定国一直都在看着辽东的地图,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纵然武大定进展顺利,占据了丹东等地,可是鞑子完全可以从他们的老家建州卫直接进入朝鲜传递消息。

    只不过是路途绕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除非武大定率领锤匪侵入朝鲜北部,彻底把豪格率领的鞑子隔离在朝鲜,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但是朝鲜北部冬季极为寒冷,那里的产出又不是很好,几乎就是一块烂地。

    许多朝鲜人都偷摸跑到辽东去偷人参来维持生活呢。

    但李定国至少可以让处于盛京的多尔衮,不敢轻易往朝鲜派出兵马。

    “又在想什么?”贺兰走进帐篷,手里拿着水葫芦。

    “那多尔衮倒是挺能沉得住气的。”

    李定国指了指地图上的标注道:

    “我已经把宁远城围死了,叶臣这伙鞑子退到锦州,同阿济格会和,这个消息早就该传到盛京去了,多尔衮至今都没有任何动作。”

    步步蚕食。

    以优势兵力,不断的吃掉小规模聚集的八旗士卒。

    宁远城当中的这伙主力为汉八旗,这次指定是不能把他们都放回去的。

    “听陛下说,此人行事颇为谨慎,他又刚刚掌握权力,手底下难免会有不服他的人在。”

    贺兰把葫芦放在桌子上,顿了顿道:

    “蒙古骑兵在想法子焚毁破坏鞑子的农田的,难免会误伤无辜。”

    “不用管。”

    李定国就是要多尔衮强撑来给锦州等地的士卒运输粮草,让他们无法在当地减轻压力。

    以此来让他们的政权加快崩溃,跑步前进。

    “我还想着要这些蒙古士卒加大力度,只要是鞑子占据的地方,务必要寸草不生,让他们想硬挺着都没辙。”

    都要打灭国之战了,李定国指定不会心慈手软。

    这可是他指挥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