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政策就是被曲解的(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硕托这个人名已经被爱新觉罗家踢出去了,并且在族谱上都没有这个人了。

    对于大清而言,硕托实在是一个耻辱,不愿意被提及的存在。

    现在轮到代善面色不善了。

    说破大天去,那也是他亲儿子,当然父子二人在硕托没有投降贺今朝之前,关系就已经极为紧张。

    “肃亲王除了在战场上比较蛮横之外,我认为这是一个误会。”

    索尼给豪格辩驳了一句,惹得多铎连连点头,他也不认为豪格有胆子在朝鲜登基为帝。

    完全就是一个误会。

    只不过随着豪格长子的“叛逃”,让这个双方之间的裂痕不断的加大了。

    “谁去与豪格说一说,叫他勿要走错了路。”

    索尼站起身来,他愿意充当使者,前往朝鲜。

    摄政王多尔衮颔首表示同意。

    “我估计锤匪在春暖花开便会再次兴兵。”多尔衮看着洪承畴道:“唐通那里打通关系了嘛?”

    “回摄政王,我认为并不能从蓟镇进犯夏境,虽然给了唐通些金银珠宝,但是我认为他不可信。

    这个人在我部下的时候,便早早的暗中投靠了锤匪,还诓骗我说他两个兄弟全都被锤匪所杀,可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兄弟们早就投靠了锤匪,在军中效力。

    他若是答应了,一定是贺今朝亲自布置下来的陷阱,引诱我军上当。”

    洪承畴如此言语,对于周遭人的话非常的不好听,也算是一番忠言逆耳。

    大清何时如此费劲收买敌方官员了?

    以前那都是大明官员主动送金银财宝,希望大清别去抢他们控制的地盘。

    现在给大夏官员送钱财,简直是肉包子打狗。

    多铎其实设想的便是等蒙古人再一次去袭绕科尔沁或者铁岭的时候,他率部穿过这个空挡,去大夏境内晃荡一圈,吸引锤匪的兵力调动。

    但现在看来,怕是有点难以应付。

    人数去少了不管用,去多了,那盛京不要了?

    特别是辽东半岛那一块,一马平川,锤匪又在那里屯聚重兵,一旦直扑过来,盛京怎么守?

    “粮草、旗人马匹装备的问题还得再议议。”多尔衮看着众人道:

    “诸位的庄园都不止一个,大清已经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本王以身作则,决定要给发放铠甲武器,马匹实在是没有,粮食也要从农庄内多调拨一些出来,诸位也起个头吧。”

    皇太极也用过这个集资的招数,就是为了检验部下的忠心程度,并没有实际的要多少。

    但多尔衮这话一出来,便是让众王慷慨解囊。

    “若是诸位再恪守这些财物粮食,那我大清一旦覆灭,便什么都没有了。”

    多尔衮的话犹如一记重锤凿在众人头上。

    他们这群习惯了来块钱,只进不出的贵族们,面对要自己割肉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度挣扎的。

    大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割我们的肉来补充?

    那与大明有何区别?

    “本王也同意摄政王的主意。”

    作为威望最重的代善,也是早年首个巴图鲁,自是要第一个应和。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会拿出家里的东西。

    这一点还是比大明的群臣要好上许多。

    随着多尔衮让众多王爷以及权贵奉献自己家中的粮食以及铁器集中统一处理,再给部下发放的事,倒是给多尔衮挽回了一些名声。

    可是除了代善等那些老牌贵族之外,其余人都开始再背地骂多尔衮不是个东西。

    你没胆子带着我们出去抢东西发财,现在你有胆子下令抢我们的!

    真真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多尔衮又不能强硬的让中高层必须缴纳多少粮食铁骑马匹,主打的也是一个自愿的事。

    可终究也有人在朝堂上大骂:多尔衮我草泥马!

    脱了衣服亮伤疤,说他跟随大汗努尔哈赤起兵,好不容易得了点田地,自己的儿子也战死了好几个,现在家里孤寡老幼都不够吃饭的,还要让我捐粮。

    骂完多尔衮之后,他直接拔刀自杀于大厅内。

    对于这种事,多尔衮又不敢发作。

    实在是下面的旗主做的过分。

    多尔衮让这些中高层的贵族们捐献,可他们捐了,自然想着要“伤害转移”。

    多尔衮剥削我们,我为什么不能让底下的旗人把我的损失补充到我的手里呢?

    从上而下的剥削。

    多尔衮本想着复刻皇太极的路子,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搞得他在军中基层都不得人心。

    谁相信多尔衮说的真正政策啊?

    还不都是旗主以及一些牛录们说什么,底下的旗人听什么嘛。

    谁都不愿意当恶人,在战场上被部下射黑箭,那恶人就只能是多尔衮当的。

    筹集粮草的事,被搞得一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