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 司马亮(2 / 3)  三国雄儿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金马骨的存在,寿春大战投降时就已经被司马昭封了将军号和关内侯,时下扶风王司马亮出镇关中,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是晋国西线的最高军事统帅,作为皇室宗亲的他从洛阳城出镇地方,代表的是晋国朝廷的体统和权威,自然不可能没有带精兵悍将上任,只是被动的依靠地方上的军事力量。

    升任平虏护军的文鸯就是扶风王司马亮带来的中央精兵强将的一部,而且是各部之中名气最大,号称是最能打仗、战无不胜的存在,他于是笑着问道:“文护军,军中方略已经定下了,你是当世名将,不知可还有什么高见,查漏补缺,有所裨益。”

    “殿下已经调度妥当,末将并无其他见解。”被问话的文鸯拱手答道,脸上仍是那么的平静。

    司马亮也知道想从这位当世名将口中听到夸奖自己军略过人的话语是难于登天,而且看他这副冷酷面孔,不知是否也一样把自己当作杀父仇人呢,内心不由暗暗想到,哼,看把你能的,就该先让那号称是蜀中第一大将的姜维杀杀你的威风。

    他当即笑道:“那正好,蜀将姜维效法已故的诸葛亮,整军讲武,修缮器械,积蓄三年以倾国之力大举发兵来攻关中,走得也一样是褒斜道。”

    “宣皇帝曾经说过,‘(诸葛)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现下军报上虽然说蜀兵跟诸葛亮时期一样,是先要夺五丈原作为驻军大营,可诸葛亮是诸葛亮,姜维是姜维,诸葛持重,姜维弄险,二者还是有不一样的。”

    “这也是之前军中多年来抵御蜀兵入侵所形成的的上下共识,所以还是要防着这姜维弄险,发精兵依山而东来袭的,文护军勇冠三军,天下咸知,孤看时下就由你率部先行,为将军刘旂侧翼,遏制蜀将姜维其人锋芒,非将军不可。”

    听到司马亮发话,其他幕僚、将佐当即连声附和,文鸯见状,知道自己的身份为人所忌恨,扶风王司马亮干脆早早把自己打发出去与蜀兵作战,战胜了最好,战败了也无所谓,总之眼不见心不烦就是了。

    “为国杀敌,末将责无旁贷,只是出战之前,还要烦请殿下下令军需官拨给补充末将本部兵马甲仗、粮草器械,不可使军中健儿空手饥腹上阵杀敌。”

    “这是自然,文护军自去领取,孤会下令军吏按额拨付,不得短缺遗漏的。”

    见司马亮大手一挥,慷慨给了承诺,文鸯也知道自己只能够争取这一点要求,他只得领了这道军令,行了军礼之后,转身出账去检点本部兵马去了。

    碍眼的文鸯走后,扶风王司马亮又与帐中军将商议敲定了几桩军务,然后才解散了这场紧急军议。

    众多关中将校鱼贯出帐之后,帐中就只余下扶风王司马亮与长史刘准、帐下督李龙等心腹之人。

    他们都是王府的佐吏,是司马亮身边最信任的亲信文武。

    司马亮走下帅座,一边让人帮他解除这副笨重的华丽铠甲,一边笑着问道:

    “如何,孤今日的调度妥当否?”

    帐下督李龙虽是一名武吏,在恭维主公上面却是丝毫不逊色于文臣,他闻言当即抢先一步堆满笑容说道:“殿下料敌如神,指挥若定,那班骄兵悍将无不俯首帖耳,敬佩不已,慨然有宣皇帝之风!”

    “哈哈哈——”司马亮听到这番话,虽然知道有讨好自己的痕迹,但还是非常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

    晋国宣皇帝司马懿的文韬武略在三国时代那也是跻身一流人物的存在,自己作为他的后代,能够听到有人说自己像英明神武的父亲,怎么能不开心。

    说起来,自己从小也是清正机警,颇有才干的美誉人物,唯一的污点就是在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的上碰到吴国军队丧师败绩,可这能怪自己么,当时碰上一门心思拼命猪突豨勇的吴兵,谁又能够不害怕,打了败仗怎么了,哪个名将敢说自己没打败仗,曹魏武皇帝曹操还有赤壁之败呢。

    总之,这一次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精兵强将云集,自己又是坐镇长安,只需要运筹帷幄,不需要再像在淮南战场那样直接面对吴国军队拼命,可谓是天赐良机,只要跟自家父亲司马懿一样对峙拼消耗耗退蜀国军队,那就是给新建立的晋国立了一大功,也算是战胜了蜀中第一大将姜维,给自己一次机会洗脱掉自己遭遇吴军败绩的人生污点。

    见扶风王司马亮如此得意自信,他的王府长史刘准内心这时候却反而不安起来。

    因为这边长安的用兵方略已经敲定,可蜀汉姜维大军那边原本探明白的情况却又让他觉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一次,蜀国又敢以小国伐大国,恐怕不会只有这么简单一路大军吧。

    若是蜀兵用魏延之计出子午谷,那就是最冒险的打法,直接孤注一掷,要在长安城下拼命攻打,与晋国大军决一死战。

    若是蜀兵跟姜维北伐时期一样,走傥骆道出骆谷,那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折中之策,就是想着有利则进,不利则退的趁火打劫行为。

    若是蜀兵跟诸葛亮时期一样,走褒斜道出斜谷,那就是最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