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曾随之谜(2 / 2)  满级考古大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以确定曾经山东兰陵一带确实有这么一个鄫国。

    但是,关键的地方出现了,“曾姬无䘏壶”是发现于战国楚墓之中的,这个时候鄫国都灭亡几百年了,哪里来的曾姬?

    而且,根据壶上的铭文所记载,虽然这位曾夫人的父国是“曾国”,但她的父姓却是“姬”姓!

    鄫国作为夏少康之子的封国,那肯定不可能是姬姓的,而是夏国宗室的姒姓!

    由此,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第一次提出“曾侯”器当为“楚之邻国”曾国,而非山东的那个鄫国。

    直到1966年和1978年随州接连出土了多座曾侯大墓后,似乎也可以确定,西周时期在楚国旁边的随州,确实有这么一个叫做“曾”的强大诸侯国。

    而且这个曾国是姬姓的,显然是西周初年,周王为了镇压东边的楚国,而分封到边境的宗室国。

    可是这个曾国的出现,不但没有让史学家释然,反而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

    随州,为什么叫做“随州”?

    就是因为在西周时期,这个地方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国家:“随国”!

    这个随国可不是小国,在史书上的记载多如牛毛!

    根据《左传·桓公六年》记载,“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其任务是监控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疆。

    一部随国史,就是一部随楚关系史。

    从西周初年,随国带领汉阳附近的诸侯国,天天和楚国打战,和爸爸打儿子一样。

    再到周室东迁以后,随国还在不停的和楚国打战,只是从主动进攻,变成了抵御入侵。

    直到春秋中期,楚势更为强盛,再加上随国人救了楚王一命,随国曾经和楚国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最后到楚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40年),随国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彻底倒向楚国,臣服楚国。

    一部随国史,也可以说是姬周从盛到弱的衰弱史。

    在多部记载春秋战国的史书中,都可以找到随国完整的历史,随州之所以叫随州,也是因为这里曾经就是随国。

    于是乎,当随州地界上,发现了多座西周早期和春秋中晚期的曾侯墓后。

    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懵了。

    这个曾国,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为什么史书上从来没有这个国家的记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