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星球改造(1 / 2)  我在战锤当第四天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沃波尔星系。

    复兴远征中的第三远征军。

    “命令一号科研船队对此星球进行全面调查。其余的科研船队前往周边星系,绘制星图并调查星球。”指挥官凯尔森向着自己的手下命令道。

    他们此时正位于沃波尔三号行星的轨道之上。星图中显示,此颗行星拥有被改造为宜居行星的潜力。

    这个星系位于他们的远征方向上,所以考察这颗行星并对其进行改造,是他们这支远征军的责任。

    人类帝国拥有着无以计数的人口。可以说,当前的银河系中,人类的数量要远超任何一个种族。

    而在不久的将来,远征军会在各个星球上建立基因诊所和细胞修复中心,通过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能够为大众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

    细胞层面的治疗会整体提高人口的健康程度和寿命。周期性细胞再生疗法能让领袖阶层保持活力,延年益寿。通过基因测序进行个体化基因组定位将开启定制医学治疗和疗法的新纪元。

    随着帝国日益强大,我们对自身的生物结构也更加了解,肉体失败的地方,就让科学来介入。疾病和寿命将不再是困扰。人类的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

    人类帝国将会实现人口的高速增长。这就代表着帝国需要更多的星球来为多余的人口提供工作岗位和生存空间。

    所以寻找新的宜居星球,改造那些有价值的星球,是远征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凯尔森指挥官,科研船队调查完毕,可以进行星球改造。”

    “留下一支工程船队,让他们进行改造项目。项目完工后归队。同时向泰拉报告,让他们进行后续的殖民任务。现在,向下一星系出发!”

    “是!”

    第三远征军离开了沃波尔星系,但他们留下了一支工程船队进行宜居星球的改造任务。

    星球改造的第一步,地表塑造。

    重塑宏观尺度的行星地壳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只有更大的铲子和轨道部署级钻头。

    在一些工程船进行地表塑造时,另一批工程船前往了本星系的小行星带。去寻找那些冰晶小行星,一种巨大的小行星,主要由结冰的水分子所构成。或是去一些冰封星球开采冰块,来为沃波尔三号行星带来大量水资源。

    当他们进行着这些工作的时候,不得不夸赞一下如今泰拉的行政效率。

    距离当初凯尔森向泰拉汇报情况至今,仅仅过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殖民船便已抵达了沃波尔星系。

    组织开拓者和殖民者,并建造好殖民船,调集数艘战舰对其进行护航。这一切的工作并不简单,但泰拉的行政机构如今已经能够轻松完成这一切。

    一个人的目标就是所有人的目标。唯有齐心协力,方可众志成城。帝国摄政王的出现给帝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如今我们共建未来。

    计算得出建立一个行星殖民地所需的资源和设备后,我们勇敢的先驱者将驾驶“方舟”外出探索,相信他们会在远方的行星上建立新的家园。

    在赶来的殖民船上的内务部官员和科学家的指挥下,工程船再次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将地表塑造完成,使得殖民船可以降落在行星之上,开展更精细的改造项目。

    殖民船降落后,部分船体将被拆卸改装,成为舰船改装庇护所,作为登陆星球的临时据点。

    通过对大气改造的理解,工程船将改变大气成分。只要管理得当,轨道折射镜与遮蔽装置系统可以大幅影响星球的气候。

    而殖民地将会部分的,更加精细的改造自己身边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调节大气过滤可以更好地过滤掉有害的元素,以期改善殖民地的生活条件。

    等初期殖民地建设完毕,将会有更多殖民船前往这颗行星。带来更多的殖民者和建筑设施。地区管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对殖民地事务进行进一步的监控,而不会过度增加中央决策机构的负担。

    坚固的合金使我们能够建造预制建筑物,使我们能够建造更大,更耐用的结构,从而大大改善了殖民地的基础设施。为我们的殖民地提供更好的基础建筑。

    随着大量的能源建筑、自动化以及物质压缩技术被带来,从铲除山顶发展到铲除整段山脉只是时间问题了。殖民地可以对进行地表重塑,将其塑造为对自己更有利的地形。

    材料科技与深井开采技术可使殖民者在过去无法想象的深度与温度中开展地质工程。岩浆热点现在已可以进行开发,抑制甚至迁移。

    土壤沉积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应用先进的水力压裂技术、化学工程以及液压管理科技,即使最贫瘠的地层也能变成肥沃的表层土。对多种土壤的种类及其养育作物的能力进行的大量研究使我们可以改善殖民者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存条件。

    通过工程船捕获到的冰晶小行星,将会被投放到沃波尔三号星的地表,用来塑造海洋。其中有部分水资源将会使土壤变为沼地。但通过模块化引水渠、水泵站、化学整治装置与自动土壤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