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日军投降(2 / 3)  四合院之闫家老大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武器、弹药和驻有强大关东军的庞大后方基地。

    整个算来,至1945年8月止,日本陆军包括航空部队在内,共有550万人。海军拥有各种主要作战舰只109艘,空军拥有近6500架飞机。

    正因为如此,美军和英军司令部才认为,对日本列岛本土最后阶段的登陆作战,是长期的和非常困难的。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来所说的,对日本本土的作战“需要付出在这场战争中前所未有的兵力。任何人都无法断定,这一作战将要牺牲多少英美士兵的生命,耗费多少资财。”

    所以苏军在东北进攻战役给当时盟友留下的印象。没错,八月的这10天,不仅使日军司令部和日本震惊,美国人也同样大感意外。在粉碎希特勒德国中起主要作用的苏联军队,在同日本的斗争中,也表现出同样的英勇善战。

    在后世西方历史学家的论据中,美军于8月6日和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于日军投降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们断言,正是原子弹轰炸向日本的所有人们包括他们的军事领导人证明,继续抵抗是无济于事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关东军战败后,鲍罗多夫亲自审讯了日军第5军司令官和许多其他的将军们。

    审讯中经常涉及日军部队的士气问题,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提起过原子弹。

    然而所有的俘虏都谈到了苏军攻克柏林和可能投入对日作战,以及最后发起东北战略性进攻战役,给日本军人造成的精神震撼。

    不管是将军、军官、还是士兵,都肯定地说,这些事实造成的震撼极为强烈,以至“俄国人进攻中国东北”和日本行将溃败的念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们脑际。

    苏军中国东北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最初几天,向日本证明,对遭到迅速溃灭的担心并非夸大其词,甚至是恰恰相反。

    连日本国内的任何一个悲观论者都没有料到,就在苏军进攻的第二、三天,日军方面军和军一级的司令部就失掉了对下属部队的控制。

    到战役第一周结束时,灾难和彻底覆灭已成定局,整个关东军变成了被分割成一群群散布在广大地区内的乌合之众。

    他们丢弃最后一批火炮和辎重,束手待俘,或者逃入原始森林、山区和沼泽,梦想在那里暂避一时,坐等出头之日。

    可想而知,这时在东京军部和其他一些军事机关内是何种景象。

    他们不会不明白,关东军——整个日本陆军力量的五分之一的迅速溃败,苏联坦克前出至南满并继续向北平地区推进,将使华北和华中的其他日本方面军处于危急状态。

    他们不会不明白,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作战观念,以及日军多年来在中国、缅甸、太平洋和其他地区获得的实践经验,在与苏军的初战中即告完全无效。

    他们也不会不明白,对他们来说,即便是足以稍稍限制或迟滞苏军进攻的时间、空间和兵力,也已荡然无存。

    所以,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承认日本彻底失败和投降。

    李云龙想到之后将会发生的事情,于是接下的一个多月时间没做好了充分准备,把部队内的十二万兵力大部分都分散后派了出去,为的就是能够在日军投降后第一时间去接受武器装备。

    日军部队分布,除了东北的关东军外,最多的就是关内。

    华北地区最为日军大后方所以部署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最高峰也不过是三十万人而已,到了现在,留在华北地区日军只有二十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伪军部队,

    而李云龙的目光就盯上了华北地区的日伪军,毕竟相对于别的地区,华北地区在距离上占据优势。

    于是李云龙把大量的兵力都派遣到了华北地区,在防区内只保留了七个团三万多人的步兵,而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赶在8月15号日军投降的时候,去太原接受日军的武器装备。

    虽然在历史上,蒋光头为了组织八路军得到日军的武器装备,暗地里和小鬼子达成协议,只允许在关内的日军部队向国军上缴武器装备。

    但这点也难不住李云龙,他早就做好了打算,之前帮助楚云飞收拾钱伯钧的时候,他就缴获了楚云飞一个团的武器装备,把这一个团的装备连同军服也收缴了起来,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在李云龙的期盼下,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一九四五年的8月15号。

    这天中午李云龙破天荒的把赵刚、丁伟、孔捷都叫到指挥室内,然后把收音机打开。

    “老李,你小子到底有什么事儿赶紧说,我手里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处理呢。”赵刚皱着眉头坐下来对着一旁的李云龙不满道。

    毕竟作为华北第一纵队的政委,赵刚负责的事情确实有些多,随着防区的扩大,大多事情都要他来处理,所以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所以对于李云龙破天荒的把他们叫到意思有些维词。

    “是啊老李,你小子今天这是怎么了?有什么的重要的事情还非得把我们三个都叫过来?”孔捷也在一旁开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