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 借阅证(2 / 3)  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请去当顾问,帮他们研究新一代的卡车,可谓是十足的怪才。

    “对了,我跟局里商量过了,如果你这个太阳能电池板能普及的话,咱们可以给予一部分的补贴,不过就是意思一下,你也知道,现在家里穷,一个铜钱得掰开两半花……”

    李卫东挥了挥手,打断了马向东的话,道:“钱不钱的不重要,我搞这个也不是为了挣钱,不过这东西只能用来过渡,真要想解决能源的问题,我看还是得用正统的方式。”

    马向东摊了摊手道:“我也知道啊,但那些大工程,往往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对于建筑技术也有着很大的要求。”

    李卫东一想还真是,后世最出名的三峡工程,就搞了十多年才完全竣工。

    即使是国内的那几个主要发电站建设完成后,我国的供电需求也还有着很大的缺口。

    在新时代,新能源是重点发展的科技项目之一。

    那有没有办法加快这个进程呢?

    李卫东脑子里突然就浮现了某部电影里的科技,要是能将那东西做出来,或许就能解决能源的问题了。

    换源app】

    不过那东西可没那么容易实现,至少在李卫东穿越前,那项技术都还没研发出来。

    不过他李卫东是开挂的,要有足够的准备,或许真能做出来。

    马向东见李卫东一副出神的模样,好奇的问道:“卫东兄弟,你是不是有解决的办法?”

    李卫东摸了摸下巴道:“不好说,不过我希望你能帮我找一些书过来。”

    马向东不解的问道:“什么书?”

    “物理,化学,还有材料学方面的书籍,还有……跟核聚变有关的资料。”

    马向东可不是靠关系上位的,他当年也是从燕京大学毕业的。

    在听到核聚变三个字的时候,多少有些懵。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制造武器。

    但其实不是,国外一早就开始研究将核聚变的能量转化成能源使用,甚至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家在这方面也从未停止过研究,只是取得的成果甚少。

    前朝摆烂,搞得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足足落后了国外上百年。

    乾隆五十七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道光十七年,宝洁公司成立。

    咸丰十年,摩根公司成立。

    光绪十二年,可口可乐、强生成立。

    光绪二十九年,福特汽车成立。

    ......

    当延禧宫的女人们正在上演宫斗戏,一群国家重臣忙于自称“奴才”的时候,列强正在悄悄崛起。

    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不是一般的困难。

    要是李卫东问的是别人,还真不一定能满足他。

    偏偏马向东就是有办法的那个。

    除去他本身的身份背景之外,他岳家的势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且这些都是学术类的东西,跟别的不同,就算交给李卫东,也没人能说什么。

    “行,我想办法收集一下,你还有什么需求吗?”

    “有!还是那个,只要跟学术有关的东西,我都要!”

    李卫东也想好了,难得穿越一回,总得干几件大事,仕途险恶,干脆做个当代的陆神,以后别人要提起他,说不定会称一句李神。

    “得,我要不给你办个大学图书馆的证件,让你直接进里边借阅?”

    李卫东眼神一亮,问道:“能行吗?”

    马向东翻了翻眼,道:“可以试试,但我不敢打包票。”

    “嘿,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要是真能进入大学图书馆的话,那对李卫东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不管是哪个,只要能进去借阅书籍,对李卫东都大有裨益。

    他那万倍经验的外挂,可不是一定要动手才能增长经验。

    只看书,也同样能增长经验。

    可以这么说,李卫东手上只要有合适的书籍,他的经验就能一直增长下去。

    成为某方面的大老,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得到马向东的承诺后,李卫东感觉心情好得不行,连走路都开始带风。

    回到四合院后。

    李卫东刚进门,就看到于海棠在那择菜,脸色顿时一囧。

    小姨子在这,他都不好意思给于莉授课了。

    听到脚步声,于海棠抬起了头。

    见是李卫东回来了,她禁不住又想起了早上那一幕,脸上再次浮现了一丝红晕。

    李卫东也差不多,不过他终归是脸皮厚点,轻咳了一声后,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你姐呢?”

    “家里的米缸见底了,她去供销社买米去了。”

    “哦~”

    李卫东点了点头,没问于海棠为什么还没走。

    不然容易被当成他想赶人,怎么说也是自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