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李儒大话论天下,董卓欲结凉州士(1 / 2)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李儒右手的袖子略长,将他的右手整个盖住,很少有人能见到。

    李儒和董卓对话,不要说统归李儒管辖的文士,就连西凉军诸将都微微垂着头。

    这不仅仅是董卓的威望,同样是对李儒的敬畏。

    在凉州这片土地上,李儒有“宁见黄泉,不见李儒”的名声。

    董卓一马当先,李儒紧随其后,大部队这才一一跟上,董卓边走边问道:“文优,信中说不太清楚,现在关东局势怎么样了?”

    他的眼神之中带着一丝丝的晦暗,又有一些兴奋。

    李儒当即道:“太平军贼首张角,在河北之地击败了皇甫嵩,朝廷的禁军羽林卫全军覆没。

    天下局势到了关键的时刻。

    朝廷想要重建禁军,需要时间,但是太平军不会给朝廷时间,所以朝廷命令各地募集兵勇。

    臣预计,下一步就是进京勤王了,而且时间不会太长,可能传旨意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臣将您唤回来,早做准备。”

    董卓闻言眼中大喜,脸上却一片愤怒,喝道:“皇甫嵩无能,真是枉食君禄,竟然如此丧权辱国,竟然还忝居高位,又有何资格呢?

    本官这样的大汉忠良屡立功勋却只能在边境打转,那些公卿腐朽汲汲于虚名却高居庙堂之上,何其不公也!

    如今天下大乱,倒要让世人看看,我等武夫是否能挽天倾,看看谁才是大汉的擎天白玉柱。”

    李儒闻言微微笑起来拢在袖筒中的右手紧紧握住,阴恻恻道:“主公,待进了洛阳之后,勿忘大业啊。”

    在如今这个时代,李儒的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他是真正的从最底层一点点爬上来的。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从凉州向中原而去,他准备去传说中的昭城求学,但是到了洛阳之后,受到了洛阳豪门的羞辱。

    因为他的出身太低了,而且那个时候的他,才学还没有高到能让人看重的程度。

    在洛阳的日子让他彻底看清了所谓的豪门嘴脸。

    一气之下直接返回了凉州,在凉州这个文华不太振作的地方,他还是有许多机会的。

    而且他天赋绝伦,刻苦读书,进步极快后来搭上了董卓的快车道,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他毕生的心愿就是带着西凉的铁骑,去把洛阳的花花世界踏破,用锋利的刀子告诉天下的豪门。

    我李儒在凉州十数年,就是要告诉你们,我这个庶民出身的人,有多么的了不起,我本该得到却最终失去的,我都要亲手拿回来。

    中原的所谓豪杰之士,我李儒要打十个!

    董卓一怔,想要自己曾经到洛阳见到的花花世界,再看看这凉州的一片荒凉,心中便一片火热,颇为振奋的说道:“文优放心,在凉州之地这些年的奋勇拼搏是为了什么,本官心中有数,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吧。”

    李儒是整个董卓麾下西凉集团的总规划师,董卓则是团结众人的领袖,董卓这些年一步步都是按照李儒的规划而做。

    李儒早就思索了无数遍这个问题。

    听到董卓发问,当即就说道:“主公,思虑中原的问题就不能仅仅思虑中原。

    太平军的确是强横,尤其是张角,竟然能击败皇甫嵩,那之后若勤王大军不能及时出现,那攻入洛阳未必就不可能。

    臣想问的是,您是否要不顾一切的去勤王救驾呢?

    我西凉大军想要万全的前往洛阳救驾,需要不短的准备时间,臣实在是担心来不及勤王之事啊。”

    这一问就是问董卓,到底是皇帝重要,还是我们西凉集团重要。

    董卓闻言满脸正气凛然道:“我董卓屡受皇恩,陛下对我有再生之德,万死不能报答,我董卓自然是要做大汉忠良的。

    但西凉诸将却未曾受过陛下的恩情,使西凉诸将随我赴死,本官于心何忍啊!

    唉。

    只能准备万全,再往洛阳而去了,文优便以此,来制定计划吧。”

    “主公高义,社稷之幸啊!”

    李儒先是抱拳为董卓的一片忠义之心庆贺,然后才缓缓说道:“主公的抉择实际上恰如其分,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准备万全之后,再挽救汉家社稷。

    社稷重于宗庙,宗庙重于君,便是如此。

    即便是攻破洛阳,大汉的社稷同样是很难灭亡的。

    这天下之间的人心对汉室依旧是认同,尤其是那些士族,是最不希望汉室易鼎的。”

    谈起士族,李儒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最恨的自然是洛阳豪门,但是对那些士族同样没有好感,但程度上就减轻了许多。

    这还是董卓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在他看来,那些州郡之间的士族,基本上都是无君无父之人,和那些人比起来,他董卓是真正的大汉忠良。

    李儒便为董卓解释道:“主公,士族之所以和皇帝不和,是因为士族认为皇帝不行,宦官不行,外戚不行,他们自己才有资格治国理政。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