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百六十八:大选?(2 / 3)  红楼潜龙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虽然是我说了算,总得跟手下人知会一声。”

    黛玉闻言急忙道:“妹妹不留下来吃顿饭?”

    宝音笑着抱了抱黛玉:“算了算了,和姐姐见了面就好了,我就先回去啦,不然他现在估计看到我就头大的吃不下饭去了!”

    宝音说着对李璟撇了撇嘴,李璟又是脸色一黑,宝音便是和黛玉笑言了两句,就是离去了。

    黛玉眨巴着眼睛看着李璟,李璟无奈叹息道:“梓潼,你不知道朕为了家国天下,付出了什么,,,”

    黛玉好笑的啐了他一口,鞠躬精瘁是罢?

    随后黛玉便是笑着道:“就这么封了个亲王出去?不用跟内阁讨论?”

    李璟有些头疼的按着太阳穴道:“怎么不用?这先答应出去了,还不知道内阁准不准呢!不过我觉得倒是问题不大,,,”

    毕竟封瓦剌个王,就能把瓦剌给纳入麾下,要是真的从此归化了,那内阁肯定同意,兵不血刃的封疆之功,怎么可能不同意?

    但是李璟估计,鞑靼有些困难,因为毕竟三娘子和宝音的情况不同,三娘子某种意义来说,算是鞑靼的可敦,而非统治者,虽然现在她的势力最大,,,

    但是宝音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女王,她这个是能和李璟见光的,但是三娘子这个完全不可能,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名义给三娘子的儿子封亲王!只能封个归义郡王。

    李璟估计这个以后肯定会成问题,但是鞑靼夹在瓦剌和大燕之间,况且三娘子比宝音对自己更百依百顺,所以李璟倒是也没觉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如此又过了几天,方才是到了永熙帝下葬的时候,李璟亲自扶灵至德胜门,四周百姓跪地送大行皇帝,李璟作为新皇,不得擅自离开京城,因此便是目送大行皇帝灵柩缓缓离去。

    此去永熙帝的帝陵还要很长时间,路上甚至需要暂时搭建芦殿休息,估计到了地方还要忙碌一整天。

    在帝陵的隆恩殿停灵百日之后,才会彻底的封闭石门,才算是真正的下葬了,不过这些就不用李璟去考虑了,大学士们会替李璟操作的。

    而在这之后的第二天,李璟也是迎来了他作为皇帝的第一次大朝会,由于是领导的第一次朝会,所以满朝文武也是早早儿的便是准备好了。

    “陛下驾到!”

    众文武躬身问好,李璟随口答了一句:“众爱卿平身罢。”

    随后便是坐到了龙椅之上,向下扫视着,仍旧是当初他熟悉的景象,只是现如今,他却成了坐在上面的那个!

    而台下的不少人看到坐在上面身着龙袍的李璟也是不免的唏嘘感慨,尤其是贾政,脸上说不出来的什么滋味!

    李璟到了之后,杨继盛便是站出来开始主持大朝会,首先是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太后和皇后上尊号,这个没什么异议,很快便是定了下来,刘皇后上尊号孝昭皇太后,太后上尊号,慈寿太皇太后。

    原本以为李璟会起什么幺蛾子,结果到最后,李璟也没有开口说话,只是表示赞同的时候说了一个:“准。”

    这下有些叫杨继盛等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倒也是好事儿,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在意。

    剩下的事情便是讨论瓦剌和鞑靼的事情,由兵部尚书陈兴上书,给瓦剌和鞑靼请封郡王号,李璟准了,瓦剌和鞑靼的使者便是站出来谢恩之后也是退了回去。

    再之后就是神京保卫战的论功,这些肯定是早有定论的,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该封爵的封爵,该问罪的问罪。

    在这之后大家都以为没什么大事儿的时候,李璟却是开口了:“朕读史书,深感从古至今之帝王,未能改变之定论,便是朝令夕改,未成章法,朕深知其害,亦知治国有若烹小鲜,切忌太过焦躁,却又不可过缓,朕年纪尚幼,国事多有不熟悉,皆仰赖诸位忠贤,因此,朕也准备立个规矩。”

    杨继盛等人急忙躬身,李璟便是继续道:“自明年始,也就是乾光元年,朝廷每隔五年,为一计,五年之内,贯彻一策,以五年之期察之,治国不可为一统论,唯有定下计划,设置指标,方才可缓解懒政怠政!”

    李璟缓缓起身,扫视着众人意气风发的道:“朕欲治太平,使天下万民共荣,五年治国,五年富民,五年强兵,五年平天下!二十年,则必要远迈汉唐,再开我大燕盛世!”

    不管李璟曾经是什么样,以后是什么样,但是至少此时的李璟在众位大臣的眼中,是一个野心勃勃,雄心壮志的少年英主!

    所以在短暂的被震撼之后,以杨继盛为首跪下高呼万岁之后,文武百官皆是跪地高呼万岁!

    李璟意气风发的站在丹陛之上,直到这一刻,才似乎是稍微理解了李世民到底这么辛苦是图的什么了!这种来自内心的尊重和心悦诚服的仰慕,是比权力金钱女人更有诱惑力的毒药!简直让人上瘾!

    李璟并没有在大朝会上说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准备做甚么,因为这种具体的国策肯定是要先和内阁商讨之后,才能在大朝会上说出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