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二章:邺城(2 / 4)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至于五,那就是他这里的邺城了,凡从山东而起者,无不以此为都,有河北饶富,幽燕大马,又背靠高原,定都于此,居高临下,有建瓴之势。

    只是这邺城虽是好地,但他张则知道自家事。他一个汉中人如何有威望据此名都呢?到时候天下大乱,恐怕他也要迎一位汉室宗室据此了。就是不知道,谁又是这邺城之主了。

    就在张则这边遐想时,城南处漳水外,突然骚动一片。

    这时候城南尉带着数人飞奔过来,他一来就禀告:

    「府君,城外漳水外突然来了无计其数的舟船,正一路向着我们而来。」

    张则大惊,他怎么也想不通这是哪里来的?但顾不得多想,张则带着扈兵飞奔到城南墙,在那里他看清了。

    这是不计其数的小舟,他们在一艘巨舟的率领下,从漳水上游顺流而下,再看那巨舟的上的杏黄大纛,左写替天行道,右写吊民罚罪。

    不用想,这定然就是贼中巨寇泰山贼了。

    但不是说泰山贼被河内那边的人堵在汴水上了吗?他们怎么就飞渡到这里了呢?

    是啊,泰山军是怎么到这里的呢?从九月末到十月二十日,这二十天,泰山军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关羽作为全军前锋拿下大河口的广武城后,其部直接率舟师上了大河,随后很快就遭遇了小部河内大河舟师的拦截。

    但张冲军中有水战的行家,他就是原先混迹大河的水寇罗纲。其人带着三十艘漕船顺水而下将河内兵撞得稀烂,一举打开了南下通道。

    然后,泰山军兵并没有在河内上岸,而是继续顺着大河南下。最后在魏郡的黎阳,泰山军分了兵。

    其中关羽部继续架大船带着原先随军的荥阳民南下到濮阳,然后在那里修整,继续扩展河济地区的根据地。

    张冲还任命关羽为河济地区的总帅,领濮阳地、河济地俩处,并使持节。原先河济地的奚慎、黑夫、王罕都受其节制。

    从中也看出张冲对关羽到底有多信任了。

    要知道外军驻屯在外时,一般都会授予节杖。但这节杖和节杖的权限是不同的,其中大概可分两类。一类是假节,这也是最常规的,就是说假节大将可以在战时不用向张冲通报,有权直接斩杀违令吏士。但这也仅限在战时,在平时的时候,你还是要通报后才能杀人的。

    但是呢?第

    二类权限是使持节,也就是张冲授予关羽的,这权限就吓人了。它是允许不经请示,有权专杀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二千石以下吏士。

    要知道,刑罚之权尽在上。而现在张冲授予关羽使持节,换句话说,张冲是将大河以南的全部根据地交给关羽,全由他定夺。此可谓古之帅臣从未有之待遇。

    在将历战最久的关羽部轮换回河济后,张冲大军就在黎阳上岸。

    黎阳本来是汉室控遏东方的一处兵站,著名的黎阳兵就是驻防于此。但可惜此前,卢植因为历次大战兵力损失严重,早就将黎阳兵抽调到作战序列了。

    所以,此时泰山军上岸,根本没有任何阻拦。

    最后在河北上岸的,一共有泰山军的中护军四千人,突骑四千,右校尉部两千、后校尉两千,汝颍黄巾两千,合计一万四千人。

    其中两千的汝颍黄巾都是被再次减汰剩下的勇锐。可以说,荥阳一战,泰山军在事实上吞并了汝颍黄巾。原先近万人的汝颍黄巾只选出两千,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这两千汝颍黄巾也正式换装上甲,在编制上被命为泰山军前军校尉部,校尉董访。

    没错,董访被再次起复了。

    大军上岸后,就直奔邺城而去,那里是张冲选定的河北的据点。这并不意外,张则能看出邺城的优越,他张冲又怎会看不出呢?而且此时邺城处在河北汉军背后,袭击这里还不会遭遇汉军剧烈抵抗。

    十月十八日,泰山军赶到漳水边,袭击了一处津渡,并拦截上游下来的所有舟船。将能征调的舟船都征完后,泰山军步师上船,突骑骑行在沿岸赶路,终于在二十日这一天出现在魏郡太守张则一干人等的眼里。

    作为此战先锋的是泰山军的后军校尉丁盛。

    此刻他意气风发的站在一叶小舟上,对众人大吼:

    「弟兄们,让这些邺城北伧看看我们后校尉部的厉害,杀!」

    漳水上,密密麻麻的叶舟,皆高吼:

    「杀!」

    萧杀之气直逼南城上的张则。

    此刻张则额头见汗,他也是宿将了,之前还以一城独抗整个河北黄巾,让对方在邺城下撞得头破血流。所以,按理他不应该慌的。

    但可惜,就在前日,张则刚遵从了北中郎将卢植的军令,将三千邺城兵送上了邯郸那边,此时邺城只有兵丁三百,都是他的扈兵,连这面城墙都站不满。

    更可怕的是,此刻这三百兵还分散在城内各处。这泰山军从水路顺流而下,速度太快,张则根本就没来得及收拢兵力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