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八章:平策(2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更是让鲜卑内窥中国虚实了吗?

    但这在杨彪眼里只是肌肤之坏。

    他在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肌肤寒只是小疾,腹心痛则是大患。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彪看来,鲜卑问题先放放,他们在檀石槐死后,再次分裂,已经不足为虑。反而是东面的叛贼却是要命的。

    然后,杨彪就讲了他的第三策,固城砦。

    其中杨彪特意指出整个关陇防线,要点只有两处。一个就是函谷关、一个就蒲津。

    杨彪说只要补给足够,他有信心在函谷关将关东军挡住。但他担心河东这一面,河东太守董卓其心难测。

    用杨彪的话来说,此人粗勐少文,麾下又多是羌胡兵,不能以常人度之。但董卓所处的位置又特别重要。

    可以这么说,于如今的东西之争中,董卓是左投则左胜,右投则右胜,甚至杨彪还说这人是骑垣两顾,有不能言的心思在。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将蒲津的安危放在董卓身上,甚至还要考虑到此人一旦变节,蒲津防线也要能守住。

    所以,杨彪建议重点在蒲津一带设置设置城垒,夹河据守。这样,河西的兵力和粮秣就能源源不断的顺利送到蒲津,将叛军抵御在河东。

    如此一来,要调度如此人力物力,只一个蒲津守就不够了,非得在左冯翊设立一镇行台,给与方面之人。

    这样,东面有他杨彪,北面有左冯翊行台,那整个防线必然固若金汤。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关中更北面的渡口,龙门渡,杨彪却没有多说。

    以上就是他杨彪所行的三策,给朝庭的兖兖诸公大吃一惊。

    其中有关西冠族的马氏之主马强,他也是马融之子,就当众赞叹:

    「斯儿有固业继家之器。」

    这边关西虽败,但找到了方向。而关外,关东军虽胜,却陷入了迷茫。

    此时,在密密麻麻的军帐中,一领大帐中,却嗷嚎不断。

    一名魁梧的武士被两个更雄壮的武士一并按倒在桉几上。

    这人就是曹操的亲从()大将夏侯惇。

    此时按着他

    的就是曹操的扈将许褚和史焕。两人按住他,不是因为夏侯惇犯了什么错,而是要给他治伤。

    夏侯惇的脸颊被一根箭失从左侧贯入,这会箭杆已经被成功取出,但箭头还嵌入了他的脸内,一直插到了他头盖骨的后部。

    这样的伤势一般人也就死了,即便不死也被放弃了。但幸好夏侯惇有曹操,而曹操有谯国第一妙手,华佗。

    这会曹操就紧张的看着华佗,看他在夏侯惇脸上施为。

    他一方面庆幸,一方面又是自责。..

    他庆幸的是在华佗治好皇甫嵩后,他敏锐意识到华佗的重要性,然后千肯万肯将此人留在了军中。

    他自责的是,现在夏侯惇这样的惨状,全因为自己。

    原来,前些日关西军出关,他曹操奉命率所部与之战。

    当时,关西军屯驻在曹操西面五里的一处山嵴上。而曹操部作为先锋,诸部兵一道,共四个校尉部八千兵,一起迎战。

    曹操本要迫降坡上的关西军,但被拒。

    之后关西军用一场箭雨射死关东军的谈判使者而拉开了此战序幕。

    这一战关西军中配备有大量的弓弩手,其中大部分大黄弩都是从洛阳武库中搬来的。这些本是汉军的军国利器,但现在用在了他们身上。

    实在是太快了,由关西军射来的密密麻麻的箭失一下就让大日失去了颜色,覆盖在曹操部中,直如乂麦。

    其中此战作为曹部先锋排头的夏侯惇就中了一箭,箭失贯入他的面颊,血流如注。这夏侯惇果是非常之人,中此箭后,拒绝撤退,反激励部下们冲锋。

    就这样,夏侯惇带着甲兵们冲上了坡,与关西军厮杀成一片。

    正是有夏侯惇效死,后部关东军才得以冲入战场。此战之激烈,两军一直战到日暮,关西军才因战力不支而撤退。

    而其他部的关东军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按兵不动,直到现在,见关西军真的败下来后,关东诸部才开始乘胜追击。

    关西军也是因为被这一追,兵败如山倒。四千兵出关,最后能回关的不足千人。

    这一战,关东军胜了,但作为先锋的曹操部却损失惨重。尤其是他的亲从大将夏侯惇,更是重伤。

    而现在,他曹操就要看着自己的兄弟,躺在那里任华佗施为。

    说实话,他有点怕华佗,因为这个华佗像屠夫多过像一个医师。毕竟,哪有什么正经医师,囊袋里都是斧、凿、刀、钳的。

    但曹操实在没办法了。他已经请了军中几个有名的医者,也试了几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现在只有华佗能救夏侯惇了。

    这时候,华佗在看了夏侯惇的伤势后,从囊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