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七章:天授(2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许攸最后点出:

    「既然董卓为恶虎,那他的最好归宿就是槛笼。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要防患于未然呀。」

    许攸所言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所以袁绍颔首认同,做好了到河东后就解除董卓兵权的打算。

    想了想,袁绍又再次问到辛评:

    「仲治,你这次去河东可看得什么出色人物了吗?」

    辛评想了想:

    「论武勇,河东幕府上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勐士,如华雄、郭汜、樊稠等皆为勇冠三军之徒。但此等皆为粗莽匹夫,不值一提。至于文才者,评未见。」

    袁绍听了这话,不大信,反问了句:

    「河东也是天下之精粹,董卓坐拥此地,怎会无一二高士入幕呢?」

    辛评惭然,老实道: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除了主吏与董河东密谈,我们都是在大厅和河东将吏们宴饮,但彼辈皆为关西人,和我等使者团说不到一块,所以仆也了解甚少。」

    见袁绍有失望色,辛评说了一人:

    「虽然彼等皆为关西士,但仆还是遇到一个不凡的。只是此人目前还是河东幕府的一小吏,但我觉得此人不凡。」

    袁绍好奇了,问:

    「哦,这是何人?」

    「此人叫贾诩」

    「哪的人士?」

    「武威姑臧人。」

    「那可真的是关西的关西了。」

    「是。」

    「此人有何不凡?」

    当袁绍问出这话的时候,辛评倒有点说不出了。

    他回忆那日,使团众人与河东将吏们觥筹交错。众人皆沉醉在歌舞美酒之中,尤其是那些番将们更是色授魂予的样子,更是不堪。

    当时辛评也喝得有点多了,但还保持着基本的清醒。

    这个时候,一个年有三四十的黑瘦小吏拿了杯酒过来,自称是贾诩,说之前一直偏居关西,还未能见过天下风物,他素知天下菁华出颍川,而辛评就是颍川人。所以他就很好奇中原有哪些杰出人物。

    当时辛评也是无聊,有人来攀谈,就开了话匣子,这一聊就是聊了小半个时辰。后来,辛评回去之后,酒醒了,才惊觉不知他是怎么了的,这小半个时辰竟然都是那个叫贾诩的问,他在答。

    而起贾诩说是心慕中

    ()原人物的风采,但十个问中,倒有八个是在问关东朝庭的情况。如洛阳现在俸禄几何,战将俊杰有哪些,关东诸郡县都有哪些豪杰上洛。也不知他辛评怎么就放下防备了的,这些问题,他辛评真的就回答了。

    但辛评当时虽然酒多了,但还是有基本的警惕心的,所以这些回答他都是十分话说五分。问治下户口,就答户口百万。问兵马几何,就答如沙之数,问战将那些,就答车载斗量。

    但饶是如此,辛评还是觉得自己被这个叫贾诩的套了很多话。比如在问薪俸的时候,辛评就讲了半是粟米半是布帛。

    这听着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只要深想,就知道是不是洛阳缺粮了。不然为何不全发粮呢?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当,粮价飞涨,官吏们想的自然是发的粮越多越好了。

    辛评自己胡思乱想,越想越觉得这个贾诩的可怕。后来在河东,看到贾诩的时候,他也是绕道走。

    但这些如何和袁绍说呢?

    所以辛评笼统回了句:

    「此人有奇志,我与此人相谈甚欢,诚为关西一俊杰。」

    袁绍这还要多问,却不想策马在侧的许攸已经听得不耐了。

    他笑着岔开道:

    「本初,那董卓一匹夫,就是为河东太守又如何能折服郡中俊彦。没有河东世家的支持,那董卓麾下不过都是些贩夫走卒杀猪之徒,有甚好聊的。不如就问问仲治另一风云人物吧?」

    辛评好奇了:

    「谁?」

    许攸郑重回道:

    「就是那冲天大将军张冲。」

    这下子不论是辛评还是袁绍都沉默了。

    这里面除了许攸是真没见过张冲,辛评和袁绍都是和张冲打过交道的。如辛评,在去年四月为右中郎将朱儁所征辟,一同南下颍阴围歼马元义、波才余部。也是在那里,他和朱儁见识到了那泰山军。

    当时泰山军如潮水一般涌向了颍水西岸的皇甫嵩大军。整整两万大军呀,一个时辰都没有坚持住,就大败了。连那横行关西的名将皇甫嵩都重伤了,不是后面曹操招来名医救治,咱们现在的三公太尉早就成了枯骨了。

    当时辛评和朱儁在东岸,就隔着颍水看着友军大败,见那泰山军追亡逐北。甚至不是因为颍水所阻,他和朱儁等人又如何能死里逃生呢?

    后来,辛评又听说了当年朱儁帐下第一悍将孙坚在河北折在了泰山军手里。哎,又一个故人做故了。

    但在场的岂是辛评有戚戚焉?咱们的天下楷模袁本初也对张冲满是复杂。

    张冲搅动天下风云后,以袁氏的情报之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