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六章:军制(2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野战军团,配置充足的幕僚。

    关于幕僚,泰山军还有一点和汉室的不同。

    那就是汉室的幕僚大多数来自于统帅的征辟,而泰山军的所有幕僚全部来自幕府兵司的任命。

    汉室的将帅们领兵出征可以自行组建自己的幕府,其幕僚成员全都是自己征辟,所以每逢战事,豪强子弟争相入幕府,甚至人都不用去,就挂个名就行。

    也因为这些幕僚都是将帅们自己私人征辟的,所以这些人对将帅们的人身依附是非常重的,也就是有了所谓主公的称呼。

    而这对张冲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他专门让幕府的兵司负责此块事务。

    即便有将帅遇到了优秀的幕僚,也只有举荐权而无征辟权。

    这些被举荐上来的幕僚,统统都要到幕府的兵司登记,考核,然后由幕府统一分配到各军。

    什么叫经制之师,这就是经制之师,举凡种种事物,都有章法可依,都有专人司办。

    所以现在的泰山军五军制已经是非常成熟了,也是整个军制的核心,日后即便扩兵,也是会按照这个框架搭建。如五司、五方面。

    现在殿内准备受勋的大部分都是中护军、左、后两校尉的吏士,而突骑系统的吏士们则并不太多。

    泰山军的飞军系统和五军并不是一个军制。

    军中都知道,同样的品秩上,飞军要比五军吏士要高两个级别。也就是说,飞军中的部将就相当于五军中的营将一级,可独挡一面。

    很多人对五百骑没有概念,觉得五百骑的人数非常少,无足轻重。但实际上,一支成建制的五百骑,就可以主导一场战役,是真正的军国重器。

    以泰山军法度,一军校尉部出征,必要配备两营千人的突骑,用以遮护和统治战场。

    这一次北伐关羽带着左校尉部出征,就配了飞龙、飞虎两突骑营,这就是常制。

    而在对骑兵的运用上,泰山军比照了幽州突骑,也吸收了内郡作战的条例。

    在中国内郡,汉军普遍以戎车步骑相参,与鹿角为方阵来作战。而幽州突骑则以骑兵为完整编制,做大骑团作战。

    张冲借鉴了二者之长,建立了如今十营突骑的序列。

    既可以离散为营配合五军校尉部作战,又可以编制成军,做集团性骑军作战,总之,离合皆可。

    突骑

    在与五军校尉部配合作战的时候,通常会部署在军阵之后,他们一方面可以下马步战,作为二梯队兵力使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突击骑兵,乘胜追击,扩大胜利战果,很少被用来直接冲击敌方坚阵。

    不过也有例外,张冲帐下的横撞重骑就可以用来直接冲阵,但性价比不高,死一个横撞将,就相当于折了一个百人将,属实冲不得。

    也因为突骑们普遍打得顺风仗,又容易在战后追击中俘虏到敌军的重要统帅。比如赵云如果不是突骑的一员,他能在战后拿下巨鹿太守郭典吗?

    所以五军吏士们对突骑们普遍不感冒,这从此次殿上泾渭分明的座次就能看到了。

    像李虎、徐晃、奚慎、李辅、李弼、马武这些人都坐在一团,少有和附近的五军吏士打招呼,倒是郭亮因为之前就是五军系统的一员,还时不时和熟人相聊。

    这次来酬功的除了五军吏士,突骑系统、还有辎重兵的一些吏士。

    这些辎重兵大部分都是青州黄巾的,原先的泰山军老辎重兵基本都被留到了地方作为镇守兵。

    此刻这些辎重兵们就在自家老长官,也就是祭孙和徐和身后坐着。

    他们见前头一个个唱将报功,听得心痒,也期冀着这一次的战功。

    没错,辎重兵们也有战功。

    辎重兵作为行军作战后勤的保障,对一场战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这一次关羽因为不熟悉水情,被春水困在北岸。不是后方辎重兵不懈战斗,保障了粮道安全,关羽部也可能会有大挫。

    而除了这些战功外,他们在本职工作中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此次北伐战兵几有两万,其日费粟米就能有五千石,战事前后有月余,再加路上损耗,也就是说,这些辎重兵至少将三十万石的粟米运送上了前线。换算成牛车,也就是一万车次。

    所以辎重兵系统的军吏们自然能参与这个荣耀时刻,与战兵们一起分享此战的荣耀。

    除了辎重兵,飞军背旗的外军系统也有来受勋的。

    泰山军的飞军背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军事系统。几次改编后,现在形成了对内稽查的内军,对外探敌的外军。

    其中外军也分探谍和游奕两个系统。

    探谍直接隶属于幕府,无论是调遣还是汇报,皆直接由幕府下的飞军外司负责。

    而游奕是由编制在幕府,但具体调发都是在五军的军司。因为游奕的作用就是在行军、驻营过程中的哨探、警备。

    飞军的兵员最早就是来自泰山地区的山寮,本就善于追踪潜伏。后面又统一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