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四章:国贼(2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马和尚不具有压倒内部势力的威信,所以才如此急求。

    在场的这些公卿们虽然更乐衷于争权夺利,但在见识能力都不差,知道袁隗这样做还真的是好办法。

    但现在问题来了,济南已经算是敌占区了,谁会愿意去?谁又有能力去招抚地方宗贼?现在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这个还和之前让陶谦去徐州做镇还有本质区别。陶谦自己就是一武将,又是丹阳人士,有宗族依靠,和徐州地方的大族世家也有网络。所以才能坐稳。

    而现在派去济南的,先不说能力要不差于陶谦,就在人情练达这一块也要非常出色,不然去了也是送死。

    但这样的人去哪找呢?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的时候,袁隗突然想到一人,于是他对小皇帝道:

    “我看让曹操去就很好。”

    曹操?

    一时间众臣更是议论纷纷。

    这次大伙不是反对,而是觉得袁隗这个建议真的是太好了。

    论能力,曹操是没得说的,从河南战场一直到河北战场,再到后面的两次东西两京大战,曹操的军事能力都表现得凌厉。

    按理说这样的良将不应该充分发挥在西线战场吗?为何要放到青州那块边边角角?

    理由不复杂,就是这些人觉得曹操不能再用了。

    先是一个是,不论他在倒宦行动中出了多大力,都还是不能改变其就是宦官子弟的事实。随着他在西线战场立得功越多,关东世家武将们对他的反感就越深。

    就像那曹操的死对头郑泰说的那样:

    “他什么身份?也配和我等公族子弟一起受赏?”

    这还是一个,更有一个是,两边在战场上难免结了怨了。之前一次战斗,就是让曹操孤军深入,而友军近在咫尺却不相救。

    对于前线的这些蝇营狗苟,朝中大佬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后面不将曹操调出西线,后面真没准要逼得人家叛逃关西了。

    本来他们对曹操的后续安排是调往北线的,但谁知道老袁家的浪荡子弟袁术竟然能打得这么好,直接就在北线打开了局面。这下子就不好再将曹操安排过去了。

    毕竟原先对曹操的安排可是让他去开拓而不是让他去摘桃子的。

    摘桃子这种事不安排给自家子侄,给你曹操?

    还是那句话,你曹操什么身份?

    所以大司徒袁隗的提议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同意。

    何进也无所谓,他和曹操的关系也不错。本来这一次就是要拉着曹操干的,但这人还在西线战场,只能放弃。

    现在也好,这曹操后面也算自己人,先将他弄到济南,也好用他的能力,打开东面的局势。

    于是,在场之人无人反对。见此袁隗立即建议小皇帝:

    “陛下,东面形势一日数变,所以这任免宜早不宜迟。请陛下即刻令尚书令撰写诏书,然后羽檄飞传送往西线军中。令曹操奉诏后,不得停留,即刻东出。”

    全程一直如木雕的小皇帝刘辩听了袁隗这句话后,挤出一个笑容,点了点头。

    随后,由尚书令袁晖挥毫拟诏,墨迹未干就有羽林郎放入匣中,飞奔出宫了。

    看到这幅场景,一直呆愣的刘辩,神色晦暗。

    哼,大司徒姓袁、尚书令姓袁,就连巡视宫门的都姓袁,看来再晚一点,这天下也要姓袁了。

    想到这里,刘辩撇了眼自己舅舅,见他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才又恢复刚刚的表情。

    此时袁隗并不知道这些鬼蜮,对于他来说,曹操这事就是顺手而为。甚至出于公心还多于私心。

    对于朝野纷纷议论他独断专横,跋扈直比梁冀。这些袁隗都知道,但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洛阳朝庭只需要一个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只能是他。

    如没有他袁隗在,关东这些州郡会支持洛阳?没有他袁隗在,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的钱粮如何筹措?

    现在还只是西面的敌人,往后还有各地不轨的地方割据势力,还有那雄踞河北的大敌泰山贼。要想重新恢复往昔的海晏河清,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而要做到这些,他袁隗不需要有更大的权势?更高的位置?

    所谓能负天下所望者,自当主天下。

    所以这个共和年号取的好啊,与他袁氏共天下,才能有和能安。

    想到这里,袁隗又看了一眼独坐在对面的许相,这共和年号的主意还是他想的呢。

    此时的许相比去年的时候要老太多了,简直就是风烛残年的朽宿,再无昔日的硬朗。

    想到这里袁隗也有点愧疚,对于他孙子的死,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弥补许相了。

    许相也感觉有人看他,睁开了眼,然后对袁隗展颜一笑。

    袁隗愣了一下,复对许相颔首。

    一时间两人颇有点冰释前嫌的样子。

    就在这时,一议郎清着嗓子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