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三章:赞歌(2 / 4)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正是有这个地头蛇的帮助,泰山军才可以小股人马往来,为张冲提供河洛最新的动态。

    于是,这剩下的唯一能通行大军的,就只有北面了。

    而要想从北面进攻洛阳,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区一个渡口。

    地区就是河内,渡口就是孟津渡。

    从京都上东门出发,折北六十余里,就到了孟津渡,而过河之后就进入到河内。

    河内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河洛地区北面最重要的地区。从太行山南麓到大河之间,从王屋山到汲县,这片不大的地区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以前就南阳,为太行山南之意。过去,晋人得之而霸业成,秦人得之而能与三晋争,前汉争中原,则先定河内,本朝光武经营河北,则以河内为固,进而复洛阳。

    可以说,河内这片地区就是洛阳的北面防御核心。所以,关东朝廷在河内方面的防御是非常严密的。

    不过,从北面进入洛阳虽然只有河内这一条路,但进入河内却有三条路。

    一条就是从河北沿着太行山东麓南下,比如张冲让张旦统军两万从邺城出发,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条路也是河北地区到河洛地区最便捷之路,为用兵河洛者首选。后世,石勒攻洛阳就是从这条路走。

    第二条路,就是从太行陉。

    太行陉在河内怀县西北三十里,是太行山第二条中断陉口。

    从这里穿越太行山麓,就能过长平、上党二地,然后沿着多处水道进入太原盆地。

    而现在,张冲所率之主力军就是从这条路走。

    可以说,这条路也是并州地区进入洛阳的主要通道。昔日并州丁原带着边军南下的时候,就是走的这条路。

    从太原、经上党、河内、河阳,长驱入洛,五日便至。

    所以此后权臣多置霸府于太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旦洛阳有警,晋阳兵马五日便能杀到洛阳对岸。

    而第三条路,就是刚刚说的走王屋道。

    从太原沿着汾水一路南下,然后在临汾、闻喜一带东入含口,然后越过王屋山,进入垣县,之后向东过齐子岭、轵关然后至河阳。

    只是现在这条路被关西军所阻,不能通行大军,殊为可惜。

    不然泰山军从这三条路并力进攻河内,能更稳操胜券,而不像现在主力大军要先攻克上党。

    上党,上党,与天同党,可见高巍。

    这片地区是处于太行、太岳山脉中间的一块盆地,以长子为核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但要拿下上党却并不同意,这里台地多,山脉破碎,行军不容易,反而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更为有利。

    也正是考虑上党高地的地理险恶,张冲才令邯郸、邺城两面在太行山东侧进攻上党。

    这样一旦张冲大军受阻于上党,谢弼和张旦的大军则可以从滏口、太行陉两地,在东面和南面进攻上党。

    可以说,荀攸布置的军略是非常合张冲心思的。

    一方面尽可能聚集兵力进攻一敌,另一方面又有多路配合,既能齐头并进,又能左右钳形攻势,互相减轻压力。

    但张冲的攻势这么声势浩大,洛阳方面也不全是蠢蛋。

    实际上,他们自己在洛阳北面的防守是非常完备的。

    先是最重要的孟津渡,关东军就建立了三条城。分别在北岸、河心沙洲、南岸各修造了三座坚壁,取名“河阳三城”。

    三城修毕,大将军何进就曾视察过这三城,直接评价:

    “人造之险,自古莫如此三城。向使城内积谷三十年储,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京中有识者皆言,大将军此言,成乃败亡之语。

    但何进却不为所动,而是大力经营河阳三城,不仅在河桥之南修建了河阴仓,在里面囤积了百万石积粮。

    还将自己的族弟何荣举为河阳尉,权河阳三城防务。

    而除了对孟津的扩建外,关东方面同样在河内的野王城进行扩建。

    野王为河内郡治所在,为三路交汇之地,是河内枢纽所在。而现在的河内郡守是薛洪,就驻扎在野王城。

    而除了野王城,京都在河内的重镇还有汲县和轵关、天井关,皆是泰山军上洛路上的难关。

    尤其是那天井关,羊肠坂道说的就是那里。

    而现在在车内,张冲就在听蒙沮讲这些地区的情报,做到知己知彼。

    车马还在走,人有点昏昏欲睡,突然,蒙沮讲到了一条信报,让张冲精神一振,却听蒙沮道:

    “京都的情报送来,疑似朱儁的人物回京了。”

    张冲当即下令:

    “立即着人去探,务必要获得准确情报。”

    蒙沮忙记了下来。

    这由不得张冲不慎重,因为目前关东最后的柱石就是那朱儁了。自皇甫嵩自戕后,朱儁就是关东朝廷唯一的大帅,如果他来到了京都,那显然会针对泰山军的南下进行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