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僮族师公与十万大山(2 / 3)  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认知,某种意义上也是抵制国外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嘛。”

    你看,这大义的名分,不就占住了嘛?

    “有道理!”

    “这个可以有!”

    “还可以将传统民俗与旅游相结合。像我老家安州灵山,除了荔枝以外,接下来的八月往后,还会有跳岭头之类的民俗活动,可以组织一下,对外展示,一方面宣传,另一方面创收,不耽误的。”

    “我们广C的优势就是各种民族特色,届时可以把地方民族文化与城皇文化结合到一起,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也是个不错的噱头。”

    “……”

    还有一位与会成员提出:“我们可以让本地的师公教等各种法脉,考虑将城皇纳入他们的供奉体系,反正多供一位神明对他们来说又没什么,而且这可是真神,比他们的祖师强多了。加上师公教在本地有良好的广泛信众基础,可以通过他们,向民间传播城皇信仰文化,这样岂不显得我们比广南更尊重那位?”

    对呀,还可以这样做!

    众人豁然开朗。

    广南要发展经济,肯定不能明面上推行这些。

    但他们广C可不在乎,只要有好处就行!

    经济?

    经济个屁!

    邕城就是个吸血的无底洞,加上广C身处边境,本身定位就有问题,其他州府不想办法就只能等死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拼一把!

    只能说,为了结好那位,也是为了广C人民,大家都是绞尽脑汁想办法。

    寒碜吗?不寒碜!

    邕城的其他人可以说:“只要搞好邕城就行了,发展其他地方有什么用?”

    但是民事部不能有这种想法!

    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是要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就在邕城那边忙着开会的时候,陈景乐已经将安州这边的事情忙完了。

    其实也没啥。

    广C这边的城市,虽说是府级单位,其实更应该称作州,规模上比广南那边的要小不少。

    人口有限。

    然后他就在犹豫,接下来是往防城方向,还是往郁林方向。

    其实两边都差不多,最后都是兜一圈,然后再进省府邕城。

    犹豫过后,还是决定先去防城。

    不为别的,就想去十万大山里转转,去东新看看国界大门,去看看北仑河两岸的风景。

    至于暗黑游什么的就算了。

    没兴趣。

    话说防城离猴子家海防不过40公里,陈景乐感觉自己撒泡尿都能冲飞他们。那些个渔船天天越界过来捕捞,还任嚣张,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

    进入防城。

    陈景乐第一感觉就是,各民族特别是僮族村寨,明显增加。

    表面上看其实跟夏族没什么区别,毕竟人家日常也不会穿民族特色服饰。不过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有所不同。

    特别是十万大山附近一代,很大部分都是僮族村寨。

    这就不得不提到僮族师公教。

    师公教属于道教旁支的民间法教,门下又有好几个分支,比较出名的是梅山师公教跟茅山师公教,再就是比较少人提及,没有走出去的僮族师公教。

    毕竟僮族师公教,就是依靠僮族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圈地自萌,也可以说故步自封。

    像梅山师公主要分布在湘南一带,茅山师公在西南,而僮族师公则是师公教与本地民族融合后诞生的,主要集中在桂西、桂北,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比前面两支更重文坛,也就是科仪,比如傩舞打醮跳岭头之类的。

    不过这不意味着僮族师公教就弱,相反,在某些方面,他们比很多广泛流传的法教法脉要厉害。

    僮族师公想要入门,往往需要先拜师、受戒,学习背诵经文唱本、毛笔抄写,傩舞、杂技等等,至少三年见习,才算真正入教。

    在戒律方面,僮族师公要更加严谨。

    这点参考北帝法,往往越是严谨的戒律法,威力越强。

    像十万大山,作为防城境内的僮族主要聚居地,僮族师公教的信仰更是广为传播,基本村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师公。

    一是日常打醮做法散福,二是保护村寨平安。

    毕竟这里是十万大山!

    十万大山的十万,其实并不是说真的有十万座大山,而是僮文里“顶天”的意思,顶天大山,意指山高。

    也不是短视频平台那些坟包似的,那种是喀斯特地貌,静江那边比较多,安州防城江州等地,其实还是土山居多,连绵不断。

    东起安州市贵台,西至边境,分布于安州、防城、尚思和宁名等地。

    假如你从卫星云图上看,会发现这一片区域,根本无法详细查看,其他地方明明都可以放到最大,然而十万大山就不可以。

    所以,这地方远比想象中的神秘。

    陈景乐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