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兵事(2 / 3)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辕驾这块则由工部调配给兵部……”

    “如何?”赵柽道。

    “短期征战还好,若是战时和战线都拖得长了,前方后方消息传递迟滞,可能会出些差错,影响战局。”张宪道。

    赵柽想了想:“如果战时拖得长了,大抵就是要打消耗,此消彼长,东风压西风,已经谈不上差错,胜了就是消耗过对方,败了就是战略谋划不够,至于战线过长这个倒不算什么问题。”

    张宪道:“王爷,我不太懂。”

    赵柽道:“战线过长无非是以战养战,攻的一方去烧杀抢掠就是了,守的一方坚壁清野,这个时候已经不能指望后方的补给,都是要各凭本事才是。”

    张宪道:“王爷,如果攻城守城呢?”

    “攻城守城啊……”赵柽闻言两眼微眯,忽地笑了起来:“这个本王不擅长,你可以去问问王禀,他眼下不是在军中吗?”

    张宪道:“原来王大人擅长,那属下现在就去问。”

    看着张宪的背影,赵柽眼睛渐渐眯起来,王禀一直都是步军都指挥使司的军官,而就在一个月前,被他提为了步军司的都虞候。

    隔了一日,开始演练单兵作战和配合作战。

    大宋此刻的步军,主要武器依顺序是刀枪棍弓弩砲,长刀,长枪,棍棒,弓箭,神臂弩,投石砲。

    而此刻的步兵重甲尚未完全成型,着步人甲的步兵还算不上重甲步兵。

    而步兵的这些武器,真正能对骑兵有大威胁的,只有神臂弩,但神臂弩不是近战的武器,真正大规模作战时作用有一定限制。

    其次就是长刀,长刀可以断马腿,但是因为此刻的步人甲还做不到覆盖全身,所以长刀威胁也有限,至于枪棒和投石砲,同样如此,尤其单兵投石砲,存在砲石消耗难以补充的桎梏。

    想要步兵对阵具装骑兵,大抵可行的是依托战壕,弓弩开路,全覆重甲,手持大斧大锤等重器,这也是后来岳飞和韩世忠用重甲步兵对敌女真的主要方式。

    至于所谓的布置弓兵于侧翼,专射对方马屁股,让对方骑兵无法冲锋破坏步军阵型,这种事情想想也就罢了,逻辑上没问题,操作起来极难实现,比纸上谈兵还要假。

    依眼下步军的装备,无论是对辽国骑兵,还是对女真骑兵,都没有胜算。

    而训练战场上的单兵作战,不是简单的两个人较量武艺,拼杀的同时,还要对鼓锣旗子信号,飞箭跑马,或进或退,都有一个反应。

    多人配合亦是如此,围战,攻战,少战多,多战少,都有一个不同的章程。

    孟德新书里对这些描述的很细致,这点和别的兵书不太一样。

    张宪操持着神武左厢,却发现想要据此训练步兵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禁军本来就惫懒,想要他们一下子接受这许多东西,一时半刻根本难以完成。

    而且,这还没算最基础的战力。

    回营时张宪有些闷闷不乐,赵柽道:“斗篇是训练精兵的方法,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如果只是几天就能练出一支精兵来,那天下人人都是军神了。”

    张宪道:“王爷,那要多久才能练出一支精兵?”

    赵柽看他一眼,道:“禁军性子早就形成,军中又有百十年来传下的一套战场保命经验,想要将他们练成精兵,哪怕就算十出一,没有个两年都是完不成,何况……”

    说到这里赵柽顿了顿:“何况所谓精兵是先精,后兵。”

    张宪道:“王爷,什么是先精,后兵?”

    赵柽道:“不是每一个兵都可以成为精兵,有的人自身条件不好,哪怕再练也成不了精兵,有的人生性愚钝,怕是要十年八年才能练出来,而万千军兵,哪个主帅可能由着他一个人去练?”

    张宪道:“王爷,是不是乡兵,厢兵,和禁军这种区别?”

    赵柽摇头道:“乡兵不说,至于厢兵,西军里面却是有许多要强过地方禁军的,单拉出来恐怕不少地方禁军都不是对手。”

    张宪道:“王爷,西军的厢兵这么强吗?”

    赵柽望了望帐外那些在地上扭七扭八歇息的禁军,道:“至少比他们强就是了。”

    张宪思索道:“我明白了,王爷的意思是真想练精兵,不能良莠不分的一起操练,要从中挑选,一万人选五千,五千人选三千,三千人或可再选一千,依此操练。”

    赵柽赞许地点了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数量却不用拘泥不化,或许一万人里有五千人条件可以,那就练五千,三千人可以,那就练三千,这还是要看将帅的眼光。”

    张宪点头道:“属下记得了。”

    赵柽想了想,又道:“新兵总比老兵好练,就像一张白纸,想画上什么颜色就可以画上什么,而老兵那张纸,上面早就涂抹的乱七八糟,如同这些京畿禁军,虽然也能勉强画一画,但却是要更费力,更用工夫。”

    张宪沉思片刻,道:“可是王爷,哪里来的新兵操练呢?我听父亲说,禁军中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