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 3)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知州衙门。

    赵柽坐在椅上眯眼观看跪地两人,一个是辛叔献,一个是湟州知州于文术。

    于文术低着头,一言不发,他没什么好说的,此刻就算再傻,他也知道姚平仲肯定暗中投靠赵柽了,不然哪里会一刀一枪不动,就带着军队跑出城去,尤其临走时把那东城城门都给损毁了,跑过了黄河后又一艘船都没有送回来。

    姚平仲既然投靠了,那姚古便不好说,倘若姚古也投靠了赵柽,那这西北可就要出大事了。

    于文术低头心中琢磨,旁边辛叔献却高昂着脑袋:“秦王殿下占西宁,夺湟州,莫非真要掘我大宋根基,起兵谋反?”

    赵柽冷笑道:“还用本王掘吗?本王再不出手,这熙河都快变成你辛家的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王此乃污蔑之言!”辛叔献立刻急恼道:“老夫一生戎马,上忠君主,下爱黎民,从未做过半点越轨之事,秦王若是看老夫不顺眼,杀了便是,却万万不能玷污老夫一生清名!”

    “清名?”赵柽瞅着他摇了摇头,他没什么好说的,人都是在变的,屠龙者终为龙的例子自古以来不胜枚举,辛叔献也不例外,甚至来说辛叔献都有些不太够资格,毕竟官职不够高,权势不够大,只拘于熙河一地。

    赵柽倒没打算杀他,虽然不拉拢辛家,可辛家兄弟眼下在辽国带兵,若是他这边杀了辛氏满门,那头辛家兄弟在战场上闹起来,会对征辽战事不利,他此刻虽然反出了朝堂,但在燕云之事上,自然还是要站在大宋这边,虽然大宋未必能夺回十六州,甚或守住。

    赵柽微微叹口气,冲旁边挥了挥手,立刻过来人将两个押了下去。

    然后他唤来众将开会,又去城头瞭望,仔细交待一番后,于第二日返回了西宁州。

    随即他便开始整肃兵马,训练新军,派出队伍于黄河岸边布下严密防御,接着议起了进攻西夏的事宜。

    西宁知州府的牌子此刻已经撤掉,换上了大元帅司的名字,赵柽自领大元帅职,将里面原本的知州大堂改成了议事厅。

    这时厅里面有十几个人,陇右都护府都护副都护,三个军司的主官副官,下面各军的军长副军长。

    赵柽指着墙上一幅军图道:“都仔细瞧瞧,各抒一下见解,有什么主意的都拿出探讨。”

    众人一起上前观看,有之前便了解西夏情况的,也有只闻其名,却知之泛泛的,但都认真地向图上瞅去。

    这张图是赵柽亲自手绘的,和普通的军图不同,更加详细易懂。

    如今西夏共拥十六州四府,都城是兴庆府,另外三府则是宣化府、西平府和西凉府。

    但西夏的州与大宋不同,沿边的州都叫做军司,尤其是和大宋泾原、环庆、鄜延交汇的地方,军司密集,重兵把守。

    而熙河这边,只有一处卓啰和南军司,前方还有一座盖朱城,下方则就是柔狼山了。

    至于陇右两千里地界相对的西夏军司,都距离较远,毕竟这边的交界处极其难走,砂石山漠,不好用兵,一但跨入对方区域,想要回去可就难了。

    而西夏的军制也与大宋不同,李元昊称帝后,分西夏全境为左右厢,五方防区,就是五大军团,设有统军司、经略司,统兵体制大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枢密院,第二层为经略司、统军司和殿前司,第三层乃是监军司。

    监军司共十二处,类似大宋的军路,各监军司由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及下设之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官等分掌驻军事务。

    西夏建国最初兵力大概十五万左右,如今号称三十万,按照大宋枢密院的情报来看,真正的精兵也就八万多,剩下的都是常驻军,或者老弱病残。

    而其中最精锐者当属兴庆府的禁卫两万五千人,属于中部军团,这部分兵马包括六班直宿卫和三千铁鹞子,还有拱卫兴庆府南面的灵州和翔庆监军司,拱卫兴庆府北面的右厢和朝顺监军司。

    而这个中部军团的主帅,都统军、镇衙头,就是西夏皇帝李乾顺的庶弟晋王李察哥。

    李察哥这个人,雄毅多权略,有谋通军事,可开三石弓,可使上百斤马槊,洞射重甲,马上取敌首级,不在话下。

    而且这个人曾助吐蕃诸部反宋,改制铁鹞子行军方法,在统安城大败过宋军,时论名将之首的熙帅刘法,就是死于这一战之下,也可以说是死于李察哥的手下。

    此战成就了李察哥的赫赫威名,号称西夏军神,即便回鹘和辽等地,也都耳闻。

    这时赵柽道:“宋金灭辽,天祚帝肯定会向李乾顺求援,不过西夏向来背信弃义,两面三刀,绝不可能出兵前往援辽,但是……”

    众人此刻转头倾听,赵柽接着道:“但是依照李乾顺的德性,倒大有可能趁此机会前来偷袭大宋!”

    众人闻言皆倒吸了一口凉气,柳随云道:“王爷说的有理,宋夏世仇,虽然近几年消停了些,但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李乾顺又怎会放过。”

    卢俊义纳闷道:“如今宋金联盟,难道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