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4章 战西凉(2 / 5)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张宪不欲疲军作战,便于天色大黑之时在山旁野外扎了营寨,然后第二日早晨继续赶路,终于在午时之前到了凉州五里境内。

    他撒出斥候去探消息,没多久回来报说凉州四门未闭,依旧有人行往。

    张宪笑道:“居然如此麻痹大意,城外周围都没有探听消息的巡兵吗?”

    吕将道:“之前我派人去里面打听,闻得这凉州有一主两副三个西夏将官镇守,倒不应该如此随意疏忽。”

    张宪道:“我带骑兵先赶过去看看,若能直冲城门就趁机拿下,若是不能,也好游走,让他们无法派人往别处报信。”

    吕将想了想点头,他们此番共带来三千骑兵,三千七八百步兵,围城倒不够,但游走威慑对方外出报信却还是可以做到。

    而且西凉这个地方想要向别处求援,最近的其实是卓啰和南军司,卓啰和南军司原本兵马也多,但为了打兰州调走大部分,如今又被赵柽拿下。

    其次便是甘肃军司宣化府,这个地方却是在更西边,虽然是监军司建制,但兵马远没有东南边境那些军司多,固定规制八千人,眼下实额多少倒不知道。

    “好,那就有劳张军长了,我带步军随后追赶!”吕将说道。

    张宪点头,也不赘言,直接带领三千骑兵直冲向凉州城。

    凉州城是西凉府的府治,西凉府没有设军司,独立州府,下面只有一个县,叫做仁多泉城,距离遥远,在陇右北侧,其余地界则是一片荒凉。

    五里地骑兵说到就到,没片刻就看见了凉州城轮廓,那城头似乎也发现他们,呆滞了瞬间后,便乱将起来。

    张宪手里拿着赵柽给的单筒望远镜观看,见状不由大喜,这凉州并不似做假,而真是毫无防备。

    他立刻下令冲城,但终归是晚了一步,马到城下城门已经“嘎吱吱”关上,而且里面“轰隆隆”作响,显然是堆下石头等物堵住门内。

    张宪皱眉,急忙撤出箭地,然后带兵游走,观察这凉州情况。

    却说凉州城内有三将,主将刘师中,乃党项细封氏刘姓,党项八大氏多改汉姓,细封也不例外。

    刘乃是党项与汉共用最多的姓,八大氏别的族也有改姓刘的,单从姓名来看,不好判断来历,而党项人对姓并不太在意,只在乎族落的氏号,这从李继迁到李元昊都能看出来,皇帝如此,就别说下面臣子了。

    另外两名副将一个叫做贺定山,一个唤作费听连树。

    三人接到敌情禀报后急忙上城头观瞧,却见不远处尘草滚滚,竟都是骑兵。

    费听连树大惊道:“莫不是破了卓啰城的宋军?他们不往东打,来这凉州苦寒之地做甚?”

    贺定山脸色难看:“凉州只有三千兵,军报卓啰宋军数万,我等又怎能守住?”

    主将刘师中此刻还算镇定,皱眉道:“宋军又不可能全部来袭,何况他们要这凉州何用?且观察一番再说!”

    这时张宪带人绕城走了一圈,也瞧明白这凉州的情形,果然如吕将所说,城倒是大,但却破败不堪,年久失修,一看西夏朝廷就不重视。

    他在城下举起望远镜观看城头三人,却瞅得清楚,心中暗道这便是凉州三名守将了,就不知善不善战?但若善战岂不派往边境立功,又怎会困守此地!于是心中大抵有了分数。

    又过片刻,吕将带人赶到,一时旌旗飘摆如同波涛,大军列开雄壮阵势。

    刘师中三人见城下又有军来,兵如潮涌,由不得心里不慌,忙派人督促城上门内不得有失,又派员去请凉州刺史督催壮丁百姓助守城池。

    西凉府不是军司,所以没有监军司主管军政,而是设统军和刺史分管事务。

    张宪和吕将在城外低语片刻,便叫军卒城下呐喊挑战,喊了半晌,凉州城四门关闭并没有兵出来。

    张宪道:“果然学缩头乌龟了,我看不如先退后扎了营寨,整理军械再说。”

    吕将道:“如此最好。”随后选那面高处地势布置营房工事,组装攻城器械。

    第二日,箭塔三座立起,又有别的车梯齐备,开始第一次试探攻城。

    看着箭塔被推向前方,盾车排列左右,张宪将手中长枪一摆,“儿郎们,进攻!”

    军卒们“嗷”地一声喊,就象一群初生的牛犊,下山的猛虎,在箭塔掩护,盾车防护之下,拖着竹梯、飞爪、爬杆、软梯等攻城器械,向城墙冲去。

    城上见状开始纷纷射下羽箭,可是吕将和张宪两次带来的步军全是藤甲兵,又有藤盾遮掩,并没有几个受伤便冲至凉州城下。

    待得兵卒刚将竹梯靠在墙上,城上则象雨点一般落下来许多东西,滚木飞石、砖头瓦块,劈哩叭啦地往下乱砸。

    藤甲军躲闪不及,被打到不少,但死的却没有,顶多受了一些轻伤,藤甲藤盾的防御就此可见一斑,张宪急忙下令撤军,那些已经搭上城头的梯子却都被西夏兵用挠钩扯了上去。

    凉州主将刘师中看打退了宋军的攻城,心里顿时轻松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