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6章 伏击(2 / 3)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师妹,冯妙音是自在门掌门李凰珠的亲传弟子,排行第四,野利明英则排最小。

    李察哥对自己的安排不觉有误,哪怕两支队伍没护左路周全,真有宋军偷袭绕来,也没什么值得太过担心。

    后方虽只有一千人守城,想要硬攻也不是马上就能下去城池的,远来的肯定骑兵,没有器械工事,怎么硬攻城池?又能有多少人马,才敢硬攻!

    他带领铁鹞子、步跋子是奔着碾压而去的,大军直接向南,冲杀撕碎宋军主力,那么后方之事都可以先不去管,只要前面破了宋军主力,那么一切都没关系,也构不成什么威胁,这也是他没有多留兵镇守鸣沙的第三个原因。

    可是,他却忽略了对方的战力,以为自家精锐,却没想到对面更强,徐宁和李彦仙这两支部队强悍无比,尤其主将武艺更高,将他派出的两支骑兵全部败掉,近乎覆没。

    至于他想的即便被人偷袭过来,也无法强攻之事,其实倒没错,毕竟攻城得有器械,还得挖工事,来的必然骑兵,一时半刻根本无法进行,或者强攻不起。

    但问题是,李彦仙压根就没想过强攻鸣沙城!

    他追随赵柽从熙河一路进来夏境,看得都是各种诡谲计策,真正硬碰硬攻杀反而没有几次,尤其破城,因为兵少,所以赵柽几乎不用强攻,多用诈城!

    至于诈城!李彦仙已经学会了!

    他手上有西夏骑兵俘虏,还有野利明英,诈一座只有千人守卫的城池并不算多难之事。

    筹划妥当,迅速往鸣沙城疾去,到时已经天光落下,正好趁着晚傍天暗之际,上前诈门。

    果然,城内并不疑有他,只是三五言语,再把野利明英摆到前面,那城上便即放开大门,李彦仙带人冲了进去。

    随后用一个多时辰,涤尽城内西夏兵,大多都是投降了事,少数反抗的杀了,逃跑藏起来的则搜抓一番,统共也不过一千人,哪怕漏跑掉几个,也难以破坏大事。

    随后李彦仙便开始布置埋伏,找火油,涂墙地,计划如何才能不被对方发现鸣沙已经失守,他下这鸣沙城,就是为了抄李察哥后路,肯定不能叫对方发现破绽!

    这却恰好与李察哥谋算的相反了,李察哥是想大军碾压向前,直接取胜,后方就算失去,只要前方获胜就都无所谓了,到时稍稍回头,随便派些兵卒清除了后面就是。

    但李彦仙算的却是李察哥溃败,带领残军败回鸣沙城,那就正好诱其进城,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袭杀一番。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彦仙不敢放太多人进来。

    他只有不到两千人马,一部分要看守俘虏,一部分要守着其他三面城门,一部分还要弹压城内,在城中坐镇,那么于这南城埋伏的人就不会足千了。

    而实际上只有七八百的样子,所以他顶多就敢放进五六千人,七八百火攻加埋伏,对付五六千他还算有把握,再多则就不行了。

    至于李察哥会不会在这五六千人之列,这就得看运气了,也看李察哥的命了。

    倘若李彦仙手上有五千人在,那他就绝对敢把城外的西夏溃军全放进来,可是他没有这些人,也便只能望而兴叹。

    这时他双眼紧盯下方被埋伏的西夏军,此刻大火烧起,照得一片通亮,便瞅得清晰,不过他却越看越失望起来,没有看到李察哥的身影。

    他虽然不认识李察哥,但李察哥何等身份?不但是这支西夏军队的主帅,更是西夏的晋王,都统军,镇衙头,无论穿戴气魄,铠甲战马,都肯定与众不同的,肯定极好辨认。

    若是李察哥在这进城的五六千人马之中,他自然一眼就会认出来,但是很可惜没有。

    进城的人里有骑军,也有步军,其实步军原本也是骑军,不过是在城门前方,或者入城之后,直接下了马。

    不是别的,一整天又加上大半夜的来回奔驰,腰身双腿实在是受不了,再不下来,怕是都要废掉不能用了。

    这并不比正常的行军奔驰,哪怕八百里急报的传信兵,都没有这般累。

    这是败逃,溃败逃跑,不但有身体压力,更有精神压力,可以说是身心疲惫,时间长了几欲崩溃。

    没有找到李察哥,李彦仙唉声叹气,继续指挥身边兵卒射箭,入城的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就算想投降也不接受了,因为此刻几乎个个身上都有火焰烧伤。

    烧伤乃是白伤,比刀剑类造成的红伤更难医治,大面积烧伤在这个时代是治不好的。

    李彦仙咬牙道:“全都射杀了,不留活口,然后去城头却敌!”

    军兵高喊“得令”,手上箭弩开始加速射去……

    李察哥此刻虽然并未进入城中,可也没在城外,而是就在这南城门的门洞之内。

    他之前在身后众将簇拥下,进了城门,刚向里走一半不到的距离时,就听“轰隆”一声巨响,前方大石坠落了下来。

    这石闸宽大,立刻砸死许多兵丁军马,血肉崩溅四周,丈外全都沾染,惨状不忍直视。

    李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