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0章 追踪索迹探离形(2 / 3)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柽冲耶落菊扬了扬下巴,元缨立刻过去,伸手在对方衣角处用力一撕,“刺啦”声响,被她拽下块布来。

    耶落菊顿时吓了一跳,元缨撕得有些大,露出雪白的皮肉,她脸色变得通红,就要破口大骂,却被元缨一把将衣布塞进了嘴巴,还不忘小声道:“手下败将,叫你信口雌黄,现在堵了嘴,看你还如何胡诌是非。”

    耶落菊气得拼命挣扎,可牛筋绳捆绑,哪里挣脱得开,口中也吐不出破布,只发出“呜呜”悲愤声音。

    “你完咧!”元缨笑眯眯道:“我师父不会放过你的!”

    “额……”赵柽这时懒得理不孝徒儿,眼神在另外二女身上扫动,想要问话,那边却有军兵来报。

    “王爷,里面发现一处密殿,陈设古怪奇特,还供奉有雕像,不知什么所在,武将军叫小的禀与王爷得知。”

    “供奉有雕像?”赵柽皱了皱眉:“带与我看。”

    军兵引路,赵柽走了几步,转头冲元缨道:“全押过来!”

    “好嘞师父。”元缨立刻带兵,押着耶落菊三人跟上。

    过不片刻,绕到大殿深处,这里确有一座殿堂,倒并非小兵说的什么隐秘所在,只是殿门前罗列事物较多,什么龙虎麒麟石像,又有壁屏,刻画鸾凤云纹,而殿门在这些里处,看起来才像是隐藏。

    这时武松等在门前,看赵柽过来急忙道:“王爷,属下见识浅薄,不知此处是何等所在,只能派人去请王爷亲看。”

    赵柽点了点头,也不说话,负手向着门处走去,只看那殿门上方有石刻刷金横批,乃是汉字,辨认下竟是南华堂三个隶书。

    门的两旁有对联,字数不多,上下阕各有五字,共写了十个,分别是师德宗功远,门声代泽长。

    赵柽点了点头:“这是自在门的祖师堂。”

    “祖师堂?”武松好奇道:“属下看写汉字,虽识得却不知何意,莫非这自在门的祖师竟为汉人不成?”

    赵柽闻言微微叹气,道:“本就是我汉家门派,这贺兰大山自古便是我汉家地方,不过也像幽燕之地一般,失落了百年,这些门派宗庭也都被外族所占。”

    武松闻言惊讶道:“王爷,既是如此,那这堂内供奉的祖师又为何人?”

    赵柽道:“是春秋时的圣人庄子。”

    他说着走进殿内,却看里面古色古香,与外处一些大殿全然不同,仿佛置身古代之时。

    六只铜鹤薰炉摆放两旁,中间地石通往里面,有钟鼓于侧,随风微微发出声响,走到最里处,见华丽供台横于前方。

    这供台两边轻纱向外拢起,正中间的金座供奉丈高雕像,却是慈眉善目,一派道德气息,正是南华真人庄周。

    武松这时也跟了过来,在后面道:“属下倒是知道庄圣,却没想过竟有宗门武艺流传下来。”

    赵柽道:“春秋诸子,哪个不是高强武艺傍身?夫子自不必说,身高如巨,力大无穷,剑器精通,可举城门,还有墨子,也是武艺高人,又擅长机关暗器,更有农子,首领号称侠魁,武艺也是出奇,据说还会地势阵法。”

    武松道:“属下耳闻只有夫子弟子,其他不知还有传承于世。”

    赵柽道:“墨家却有传承,只是墨家隐世,盖不出现,农家则自秦末揭竿后,便散了去,旁的百家不少已经演变成另外式样,就如三百六十行般,又有三教九流区分,传承倒也还在,只是改弦易辙,与古时并非同一回事,而且不少只是传下教诲,武艺却并未流传下来,本领手段失传殆尽了。”

    武松道:“却是可惜,我曾听师父说过,古武十分强大,时岁越近却反而弱下,由来传承不易,又要遵训,往往留下一手,结果遇到岔子,便竟泯然了,这样才一代不如一代。”

    虽然展姓老人并未收武松为徒,但武松一直对其以师尊称呼。

    赵柽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与世道也有关系,古时地多人稀,野兽横行,王令向远,政命难通,大多都要练武防身,就算不会武艺,没有师父的,自家也要动脑筋创出几手,这是性命攸关之事,谁又敢不放在心上?乃到春秋战国,百花齐放,各种奇艺达到巅峰,后来则人口愈多,地多占有,走兽上山,危险减少,人便自也懒惰了,又是失传,又是不造,岂非一代不如一代?”

    武松抱拳道:“王爷所言极是,说出武松心中困惑。”

    赵柽转身向外走去,道:“此处叫人守着莫动,到时再搜,先去找李凰珠等人。”

    两个出了殿门,武松继续寻找,元缨则搬了把椅子给赵柽坐下,等待消息。

    可半晌武松转回来,就是去查大殿两侧的白霸和白战也回来,根本没有搜见一人,这大殿中除了之前的半步大宗师虎帅之外,竟然是再无有自在门人了。

    赵柽皱眉,这不太可能,虽然在前面殿外遇到不少自在门弟子,但绝对不会是全数,自在门作为西夏第一大宗,不可能就只有这么些人。

    而且李凰珠怎可能不在宗门之内?还有李乾顺,必然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