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锦州城“危局”(1 / 2)  红楼低调人生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这里是李守中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不用担心隔墙有耳。李守中没等李淼开口,就直接说道。“现在龙体欠安,只能......”

    说到这里,李守中没有继续往下说。用右手食指比画了一下。

    可能是担心李淼听不懂,李守中继续说道。“只能动一下.....”李守中再次用右手食指比画了一下。

    李淼大惊,已经这么严重了吗?“四皇子......”

    “内阁连我在内五位阁臣,有两位已经归还了部分欠银。”李守中没有正面回答李淼的问题。

    李淼看来,让阁臣主动归还部分欠银。这虽然不是直接站队,但无疑表达了对四皇子的认可。最起码表示了,对四皇子近来工作的支持!

    两位阁臣归还户部部分欠银。别看不过是意思一下,但这就是态度。加上李淼知道,恩师李守中就不欠户部银子。

    看来四皇子是得到皇上认可的。最起码皇上病重前是认可的。李淼估计不错的话,皇上肯定封立四皇子为太子的圣旨,都准备好了。

    不然那二位阁臣,又何须主动归还部分户部欠银。无非是早就知道了,四皇子被册封为太子的消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让阁臣们主动站队,四皇子还不具备这个实力。

    接下来,李淼师徒两人在书房卧室内,打了半天的哑谜。李淼也没办法,总不能告诉恩师,不用担心,有我在呢!也只能随了李守中的意。

    李淼也终于听明白了,恩师想表达的内容。

    皇上是在三天前,接到了锦州总兵田永刚的急报。然后在于内阁紧急商议时,突发重症。

    皇上现在应该是有知觉的,但浑身上下也就右手食指能动。

    当时内阁阁臣的意见是,公布四皇子太子身份。让四皇子主持朝政,反正四皇子立为太子的圣旨,早就拟好了。只是一直没有公布罢了。

    皇上听了内阁的意见,右手食指就是不动。可能皇上受够了,天有两日的痛。不想在他与四皇子身上再出现。

    也可能是皇上觉得,他还有康复的希望。说白了就是皇上还不想放权。再次说明了权力的重要性。

    皇上肚子里的蛔虫--戴权,显然也不想让四皇子主持朝政。于是,说出了皇上的心里话。

    让内阁暂时处理朝政,重大的事务需皇上右手食指认可。戴权的提议,随即得到了皇上食指的积极认可。

    好在这几天也没有什么大事,一般事务都是内阁在处理。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内阁已经有两位阁臣,主动偿还了部分户部欠银。拥立太子主持朝政之意,不言而喻。

    还有就是每周一次的大朝会怎么办?皇上的病情,现在的太医们是束手无策。一个个只会摇头。就是李守中也是倾向于,四皇子主持朝政。

    显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的锦州军情反而被搁置了。

    但内阁显然也不可能是一条心。内阁次辅张永恒偏向于立大皇子。大皇子虽然母族不显。但为人厚重,又是皇长子。显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皇上总共有四位成年皇子,现在四皇子占据明显的优势。如果不是戴权效忠皇上,四皇子继承大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现在的戴权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他毕竟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嘛!

    李守中只在乎朝局稳定。所以内心还是倾向于拥立四皇子。但李守中也不会直接站队。

    到了阁臣这个阶别的官员,一般很少直接站队。除非是特殊情况。

    李守中最担心的还是锦州军情,显然女真人是准备拿下锦州城了。

    锦州总兵田永刚是太上皇时期的老臣。精通兵略、英勇善战。因功升至锦州总兵也有十多年了。侯爵爵位也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田永刚在锦州拥有十万兵马。他的军饷,就是朝中官员再贪婪,也没人敢动分毫。大家都知道锦州城对大郑朝的意义。

    就是皇上上位后,也必须得笼络住田永刚。这么多年来,锦州城加上山海关每年的军饷开支,都相当于朝廷总开支的近半。

    但朝廷也不敢削弱半分,实在是锦州城,乃至山海关太重要了。

    山海关主要依托锦州城的牵制。所以只要锦州城不失,山海关就稳如泰山。山海关总兵吴应熊是皇上的嫡系,手握五万兵马。

    吴应熊手下,除五千亲兵还算有点战力。其它四万五千兵马,不过是个数字。空饷就占了一半还多。

    剩下不到一半兵马,也是勉强吃饱饭就算不错的,凑数字的兵马。战力就更不用说了。

    但吴应熊却一点不急。只要锦州城不失,山海关就固若金汤。等到锦州城丢了,山海关肯定也收不住。

    就算五万精兵也很难守得住。所以山海关总兵,这些年倒是个肥差。吴应熊这些年养得是膘肥体壮。

    锦州总兵田永刚,这些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锦州城相当于一座孤城,朝廷的军饷虽然足额发放。

    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