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朱高燨:爹,格局小了啊(1 / 2)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朱高燨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狼毫,蘸上朱砂,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度如血色残月的曲线。阑

    “这条线,从宁夏卫到凉州卫、肃州卫、沙州卫,横跨陕西行都司,以长城为壁垒,以嘉峪关为心腹,可逐步蔓延,步步蚕食瀚海西部。”

    朱高燨解释道,“我们把汉王丢到亦不刺山打头阵,他打下来一点,我们就在后面追一点。”

    朱棣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让汉王给我们打白工?”

    这听起来确实很像是白嫖,汉王在前面费劲巴拉的打仗,打下了一点土地,朝廷军就从屁股后面偷一点,可谓无耻。

    然而在国家的利益面前,这不能叫无耻的白嫖,这叫战略的推进。

    朱棣一阵见血:“汉王能答应吗?”

    换做他是汉王,要是被这么白嫖,定然会忍无可忍和祁王殊死一搏。阑

    “我之前已经说了,他没得选,他要是不往前打,就只有蹲昭狱这一条路。”

    朱高燨将手指放在了陕西行都司的甘肃镇上,“我们在陕西行都司有四十万的军队,可以随时在甘肃镇集结军队。汉王如果不往前走,那我们就直接从合黎山的大盘道口出兵,将汉王拿下,直逼鞑靼部!”

    朱棣抬手打断:“你等会儿,我们在陕西行都司哪儿来的四十万军队?”

    包括高丽都司、瀛州都司、安南都司在内,大明一共有十八个都司、行都司。其中,以辽东都司的军队兵力最为雄厚,足足有三十万精锐兵马。

    至于陕西行都司,虽然亦是军事重镇,但总兵力跟辽东都司没得比,毕竟明帝国的军事重心一直都是在东北,而非是西北。辽东、建州、高丽这东三省,便占据了十八个都司里近半的总兵力。

    朱高燨道:“爹,格局小了啊。”

    朱棣:|???w??)???阑

    ……

    “大明为何一直以来,都将东北视作重镇,这是因为前宋给我们留下来的教训太痛了,以东北军镇拱卫燕云十六州,燕云之地若失,则国家的嵴梁就断了。说到底,我们还是有着固定的思维,却未曾意识到世道已经变了。”

    朱高燨意气风发的说道,“现在不是敌进我守的局面,是我进敌守的局面,应该害怕被入侵的人,应该是我们北边的敌人!”

    朱棣在军事上的高瞻远瞩,自然能听得懂祁王话里话外的弦音:“你是说,要将大明在边镇的重心,从东北转移到西北这里,将辽东驻守的精锐迁徙到陕西行都司?”

    “儿臣正是此言。”

    朱高燨道,“辽东驻军,主要任务就是防备女真各部与高丽国,偶尔去沿海地带讨伐一下倭寇,几十万的军队无事可做。这辽东的军队,本来是用来预防北元的,现在北元分崩离析成了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大势力,瓦剌和鞑靼先后被我们出兵讨伐,蜷缩在瀚海以北不敢僭越,而兀良哈畏惧大明的国力昌盛,缩着脖子给大明当狗。”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仍把军队的重心放在东北,其实是一种军事资源的浪费,儿臣知道父皇想要迁都顺天,届时的山海关和东三省就是顺天的屏障,拱卫国都,但是父皇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凭什么我们大明强势,还得去驻兵防守?”阑

    “寇可往,我亦可往!”

    “我们将主力放在西北,从亦不刺山直驱长入,跨越瀚海直逼漠北,将敌人一举歼灭,岂不是一劳永逸?”

    自古以来,中原面对北方的敌人,都是以防守为策略中心。

    主要是因为就算把漠北这地方打下来了,也没什么资源可以收割的,消耗巨大的军费去打下来一块屁用没有的地方,图什么?

    图他整车整车的仙人球?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西北和辽东各有优势:

    把军事重心放在西北,相当于给帝国铸造了一柄长矛,但是在防守上却有了破绽。阑

    把军事重心放在辽东,相当于给帝国打造了一块坚不可摧的盾牌,但却丢失了进攻的机动性。

    然而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矛与盾之间,只能选择一样。

    历代君王,都是选择了求稳,而朱高燨却提出了相悖的思路。

    以攻代守,用矛把敌人全杀完了,就不需要再打造盾了。

    朱棣严肃的说道:“你知道,如果按照你这个想法,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和物力吗,你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调动了,而是一场牵扯到整个大明边防的变革!”

    他本以为今天朱高燨要说的只是汉王的事,可是他越听越不对劲,从汉王的藩国,到后来的陕西行都司,到现在将整个大明的边防都牵扯其中!

    祁王这是要将整个明帝国的军队部署来一场大变革!阑

    “古人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倘若一味的按照亘古不变的思维去应对变化无常的局势,如何能得以长存?”

    朱高燨严声色厉的说道,“倘若一味的寻求平稳,如何能开创出这大好河山?打仗若是只打有十成胜算的仗,那还要良将作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