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拟总结:万古一帝!!第一位神话级英灵!(求订阅)(1 / 7)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激烈作战的前线,一个急报军简传来。

    上面赫然写着:

    蒙恬率两万魏武卒新部,大破齐军十六万,俘虏近十万,裹挟降军进齐地百里,又遣使者恐吓齐王,使齐王望风而降。

    齐王献齐国王玺、舆图、户册,如今整个齐地已经成为秦国掌控,不用再担心齐军支援燕楚两国了。

    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无论是王翦还是白起,都恍惚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相当困惑的表情。

    嗯??

    这是什么情况?

    按照最初的计划,不应该是用远交近攻的政策忽悠齐国,然后分兵两路,一边攻燕,一边攻楚,让中间齐国彻底陷入两难,不知道如何选择……

    为什么现在齐国先被攻下了?

    计划里并没有这些啊!

    王翦和白起都有些无语,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竟被蒙恬这个小子走了头功,齐王也是怂得彻底,居然连抵抗一下都没有抵抗,直接望风而降!

    秦国两面开战,同时支撑王翦和白起的军队,就已经是极限了,根本不可能再支撑第三支军队攻齐,所以只要齐王支撑一下,那最多被攻占下几座城池,就没有什么后续了。

    如果蒙恬的新魏武卒,不能攻陷齐国的话,那等待着他的将会是“违抗军令”、“擅自出兵”等等重罪,多半会被撸掉现在的所有帽子,从零开始,如果不是他和苏澈的关系很好,被处死也不算过分!

    因为他违背了秦国的基本国策——“远交近攻”!

    一直以来,齐国都是六国之中的最后一个目标,是秦国一直“远交”的对象,关系还算不错,可现在,如果让蒙恬破坏了这份邦交,那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然而,即便蒙恬意识到,他这么做,可能会遭受罪责,风险非常大!这种事情,往往是不做就是不错,做了一旦做不好,那就酿成大错了。

    可看到机会的蒙恬,还是毫不犹豫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迫使齐王投秦。

    这就不得不说,蒙恬的果断和自信,实在是非同一般。

    他冒险了,他成功了。

    不仅无罪,反而立了天功!

    事实上。

    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因为秦国这远交近攻的策略,齐王也不知道是心存幻想,还是脑子不太好用,眼睁睁的看着六国被灭,都无动于衷。

    齐王的想法,大概便是:当年五国伐齐,把齐国打得山河破碎,现在却要齐国为他们流血?别逗了!开什么玩笑呢!

    齐王双手一摊: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此后等到秦人攻打进来,齐王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也直接投降了。

    在这个时间线上,齐王更是‘聪明绝顶’,被蒙恬一吓,许了个万户侯的好处,便直接望风而降了。

    从另一个角度,齐王这样的选择,其实是最明智的。

    六国的诸侯王们,韩王被降将弑杀,魏王等到城破人亡才开城投降,只留了一条命苟活,赵王颠沛流离,失去赵地,已成丧家之犬,燕王和楚王死不投降,多半和赵、魏一个结局。

    唯独齐王,在意识到秦军不可阻挡这个事实后,直接献上了全部齐地,以此得了个万户侯,可保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万户侯是什么概念?在秦国二十等军功制中,这是最上等的爵位,拥有一处万人之县作为食邑,只要不犯下什么大的政治错误,基本可以一直享受富贵到死。

    可以说,六国之中,六个诸侯王,唯独这个最怂,最没有胆识的齐王,得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当苏澈看到这份情报的时候,也没有小气,直接封齐王为县侯,还是一万多人的县,作为他的领地,此外还保留了他一部的财产,供他继续享受。

    虽然这和当初威风无限的齐王相比,根本没有办法比,但唯一的好处是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担心秦国的吞并与攻伐了。

    其他几个诸侯王在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有破口大骂的,也有不屑一顾的,还有羡慕不已的。

    秦王政三年,持续一年的战争,燕国的国都蓟城被攻破,燕王不愿意苟活,直接带着一家老小全部自杀。

    秦王政四年,最后一个诸侯国,楚国也被攻灭,楚王在绝望之下,焚烧了自己的宫殿,走入火海之中,被烧成了飞灰。

    楚国彻底成为了历史。

    秦王政五年,天下彻底大一统,自此以后,再无七国之分。

    ……

    咸阳。

    十八岁的秦王政,身穿黑袍龙袍,先祭天祭地,后祭拜先祖,接着又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登基仪式,代表他继承了这天下的大统。

    为了和以前的周天子区分开来,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之称号。

    皇帝!

    自此以后,所有打下天下的君主,基本都会沿用这个称号。

    此刻的大一统,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次。

    随着苏澈的登基仪式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