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方风雨会金陵(1 / 3)  大明话事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应天府乡试不仅仅是考试,还是盛大的士林聚会,有些名流会特意在这个时间赶到南京城参与盛会。

    在龙江关和江东门两个大码头上,每天都会有大批外地士人到达,迎来送往的礼仪极为频繁。

    今日又有一叶扁舟自大江下游而来,等待靠岸,顾宪成、安希范师生二人在舱中对坐。

    年轻的安希范不解的问道:“老师为何不回朝廷吏部复职,反而请假三年,在江南来回奔波?”

    顾宪成答道:“你先专心乡试,不必为其他事情分心。”

    他们这派清流势力的大佬不是河南人就是河北人,在读书人数量最多的江南反而根基薄弱。

    毕竟当今江南士人可投靠的人太多了,首辅申时行,大学士王锡爵,文坛盟主王世贞,都是江南人。

    所以才有顾宪成请假三年,回家讲学凝聚声势的举动,安希范这样的二十出头年轻人当然理解不了。

    安希范望了望外面,却见岸上站着一大群士子,齐齐面朝大江。

    便开口道:“莫非老师已经声名远播,乃至于大批崇仰老师的士人闻讯而来,在此迎候?”

    顾宪成也很想是这样,但觉得又不太可能。等船只停靠稳当后,他立刻出了船舱,站在船头。

    可是岸上的士子毫无反应,于是顾宪成就很失望的确定,这帮士子真不是来迎接自己的。

    等他上了岸后,就听到码头另一边有人高呼:“顾君!”

    又转头看去,原来是好友李三才。

    原本这位李三才官位已经做到了户部郎中,但去年他为魏允贞上书申辩,结果触怒了上头,被调为南京礼部郎中。

    品级虽没变,但一下子由要职变成了闲职里的闲职。

    前几年顾宪成初入仕途时曾在户部工作过,当时是李三才下属,两人一起编过《万历会计录》。

    按道理说,李三才从年科、品级都高于顾宪成,礼数上不用迎接。

    但两人年纪相仿,李三才又比较钦佩顾宪成品格学问,两人往常便以平礼相待。

    再加上李三才善于交际,为人长袖善舞,所以才会屈尊前来迎接顾宪成。

    见过礼后,李三才又解释说:“自海公刚峰在南台后,官衙考纪严峻。

    南皋、见泉等人不便脱身,只能委托我来迎接!”

    南皋就是邹元标,见泉则是魏允贞,都因为忤上被发落到南京,跟顾宪成都是一个小团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东林党的称谓,他们这伙人都以“清流”自诩,以名节标榜。

    邹元标、李三才、魏允贞都是晚明党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只是这时候才初露锋芒,进入官场也不过十来年。

    原本南京官衙纪律非常散漫,本来也没什么工作,更无所谓迟到早退旷工。

    但海瑞担任南京右都御史后,狠抓纪律风气,南京官员们大都苦不堪言,却慑于海瑞威望又不敢叫板。

    所以邹元标和魏允贞这两个平常非常讲究正直形象人都不好脱身,只有李三才因为在礼部工作,能借着出外办事理由前来接顾宪成。

    但这时候,顾宪成又指着岸上其他聚集的人群,问道:“这是在迎候何人?”

    李三才答道:“应当是文坛老盟主王弇州,不知来南京干什么,据说是要就任南京刑部右侍郎了。”

    顾宪成按下酸气,淡淡的评论了一句:“不守正道之辈也,于国于民,有何用哉?”

    安希范也赶紧跟着顾老师说了句:“哗众取宠,世风可悲。”

    虽然都号称文人并同属士林,但他们清流和王世贞并不是一个圈子的。

    就好像几百年后的公知圈和文艺圈,两者也是不同的圈子。

    忽然间那一大堆人群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一艘大座船缓缓的出现在岸边。

    李三才赶紧对顾宪成招呼说:“上车!我们先走,不然等会人更多更乱。”

    顾宪成厌恶的回头看了眼大座船,又扫视过人群,然后才登车离去。

    从船舱出来的王世贞老盟主对着岸上人群招了招手,气色比离开苏州那时候好多了。

    这时候,他也看到了人群后方离去的车马,但他没有在意。

    只要不是徐文长、林泰来两代文贼当面,王老盟主大多数时候为人还是很大度的。

    这次陪伴老盟主驾到南京的人不多,除了次子王士骕之外,就是复古派宗门最忠诚的门徒冯时可、以及最年轻的名宿胡应麟。

    王老盟主对外声称,到南京是为了就职南京刑部右侍郎,别人也没有怎么怀疑。

    但三个陪同人员,却都明白王老盟主的心思。

    到了住处后,冯时可问道:“要再次召开文坛大会这事,当真不提前公布?

    这样不给世人预热时间,效果似乎不会太好。”

    王世贞答道:“三月前我回太仓后,不断深思熟虑,内心反复检讨得失,总结出了三条苏州文坛大会失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