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八章 万历十三年的年终(1 / 3)  大明话事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在老家办完了流水席,林大官人准备前往木渎港坐镇。

    高长江也想跟着林泰来去木渎港,但被林泰来拒绝了,并打发他回南濠街。

    高长江不满的说:“市管所的事务都是鸡毛蒜皮的,没什么意思,哪有税关或者工程轰轰烈烈波澜壮阔。”

    林泰来却嘱咐道:“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去城里宣传张四维余毒,即使不能家喻户晓,也要做到路人皆知。”

    高长江顿感生无可恋,辛辛苦苦奋斗半年,工作还是造谣。

    当初散布老盟主的谣言时,好歹还是有理有据,现在说这“张四维余毒”,简直是张口就来,不要任何证据了。

    还有,谁家军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散布谣言?简直大材小用!

    等林大官人把散布谣言、承包工程、钱粮征收等各项任务都分派出去后,便一头扎进了税关事务。

    木渎港分关开关后这三个月,税银征收进度缓慢,如果完不成五千两的年度任务,林大官人没法向税使王之都交代。

    对于王之都的新城王家,林大官人是想着做长线的,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当然必须要帮王之都把政绩刷上去。

    目前阶段性业绩不理想,主要也是因为开关后,各项制度都在草创和摸索,但林大官人这个唯一能决策的人却总是不在,所以导致税关工作特别散漫,没有一定之规。

    事到如今,林大官人不得不亲自狠抓税关业务,力促税关早日走上正轨。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也就是在整个十一月份,林大官人哪里也没去,老老实实在木渎港坐班。

    对于整年都在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的林大官人来说,这一个月算是过的非常安稳了。

    除了繁忙公务之外,闲暇时间也都用来造人,社团内部戏称的两位“娘娘”也都竞赛似的的拼尽全力迎合。

    先前高长江的谏言没错,为了稳定社团人心,必须该有接班人了。

    社团跟家族毕竟不一样,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不必太讲究礼法,该生就生,只要社团内部认可就行。

    穿越者也得入乡随俗,不可能惊世骇俗,而且林大官人的时间不多了,明年开春后必定又会安稳不下来。

    在这一个多月里,就连最重要的冬至节,林大官人也是在木渎港度过的。

    在农业社会时代,冬至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在苏州习俗里,冬至节尤其重要,不亚于春节。

    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份,万历十三年即将过去。

    近期苏州城官场上发生了很多事情,明面上与“远在”二十里外木渎港的林大官人无关。

    但在懂行人心里,桩桩件件都和林大官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震动的一件事,就是经过赵巡抚弹劾,朱知府突然被撤职,进京接受勘察后另行任用。

    用街头巷尾流行的话说,就是张四维在苏州城最大的爪牙被驱逐了。

    如今城里人人都知道,张四维余毒最大的就是一府一县一大王。

    一府就是苏州府知府,一县就是吴县知县,一大王就是东山王家。

    这个组合名称十分简单好记,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是高长江创造并散布出去的。

    不得不说,高长江在宣传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趋势还是很喜人的。

    已经从完全依赖坐馆进步到,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创作。

    现在一府被去除了,也不知道一县一大王的未来会怎样。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赵巡抚向朝廷奏请,豁免苏州府近十年拖欠钱粮,朝廷准许了。

    这是一件万民称颂的德政,把抗税风波的怨气消散了不少。

    主意是林泰来出的,但林泰来却不能站在前台,他很明白这是属于赵巡抚的荣光。

    还有一件事,这日高长江从苏州城来到木渎港,并且带来了长洲县知县袁宏道的书信。

    苏州城里如果有人给林泰来写信,一般都是送到南濠街施家巷更新书院,然后再由高长江转送过来。

    高长江禀报说:“听说袁县尊准备前往工地视察,估计这信是邀请你同去的。”

    长洲县在县境最南端,也就是临近吴江县的地方,开始了古三江口疏浚工程。

    第一期工段约为十里,采取了与过往不同的官督民办的承包方式,由林氏工程二队承包。

    这才施工一个月,知县袁宏道就迫不及待的打算前往视察,并且要刻文立碑。

    面对袁知县的邀请,林泰来拒绝说:“你代替我出席,而我就不亲自去了。

    毕竟那是袁县尊的舞台,我就不要喧宾夺主了。”

    高长江深以为然,与坐馆打交道这么久了,他很了解情况。

    在自家坐馆身上,很有一种“抢风头”的被动天赋。

    经常出现那种明明没有主观意识,却还是自动抢了风头的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不去为妙,毕竟袁县尊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