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重磅经济新闻(求月票!)(1 / 2)  大明话事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林大官人和张老师谈到这里,心里基本已经把织业的信息,以及织业公所的思路摸透了。

    无非就是主打一个“投鼠忌器”,第一是要让他林泰来顾及到张老师的面子。

    而且织业能请动张老师,说明他们在士林是有一定人脉的,很多城市缙绅本身就是机户。

    第二个投鼠忌器,就是让他林泰来顾忌到守备的职责。

    如果因为他林泰来的缘故,又惹出了民变,不好向朝廷交代。

    与此同时,织业的人力资源也不少,数万织工那不是号称,是实打实存在的。

    确定了织业公所还是只有这些套路,并没有什么新花样后,林大官人的评价就是“幼稚”。

    毕竟还只是没有完全脱离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萌芽”,幼稚点也很正常。

    于是林大官人就对张幼于问道:“在你印象里,我遇到阻碍时,做事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实在太小儿科了,张幼于不假思索的答道:“一是直接骑脸打上门去,灭对手满门!

    二是直接骑脸打上门去,逼着对手不得不反击做错事,然后灭对手满门!

    三是直接骑脸打上门去,引诱别人救援,然后灭对手满门!”

    其实林大官人也很讲策略,但策略还是建立在骑脸输出的基础上。

    林泰来便又道:“那么我今日愿意先谈谈谈,就是我的诚意,我希望老师你能把这股诚意给织业公所带回去。”

    “什么诚意?”张老师纳闷的问,他确实没感受到。

    林大官人悠悠的说:“工业园区很大,大到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织机,我欢迎机户们将织机迁移到工业园区去。”

    张幼于被震住了,你林泰来觉得这算是诚意?

    临走前,林大官人又提醒说:“老师伱不要忘了,你在工业园区还有十亩地!”

    张幼于:“.”

    此后数日,苏州城经济圈突然爆出了三条重磅新闻,或者说成是一条也不为过。

    第一条新闻就是,所谓的胥江工业园区公布了扩张计划,到下半年增加三百张织机,而不是原来传闻中的增加一百张。

    而且到明年年初,再增加六百张织机,让园区织机总数达到一千张。

    谁都知道,胥江工业园区的背后就是林大官人,而林大官人的执行力在苏州城是有口皆碑的。

    第二条新闻就是,林大官人即将再次北上渡江,去扬州城“招商引资”,从扬州城吸收资金投资工业园区。

    这条新闻成功的解答了第一条新闻带来的疑惑:大规模扩张需要大规模投入,本钱从哪里来?

    原来林大官人把主意打到了扬州盐商身上,如果影响力足够的话,这个思路还是具备可行性的。

    第三条新闻就是,林大官人在府学参加活动并发表讲话,他公开宣称,苏州城需要一个能直达的海港!

    可以利用吴淞江交通外洋,将丝绸产品直接输出!

    这是一个更宏伟的蓝图设想,听到这个讲话后,苏州城有识之士纷纷把视线看向了隔壁松江府。

    水量充沛、足以行驶大舟的吴淞江,下游出海口就在松江府上海县。

    听说在前朝元代的时候,还有海船通过吴淞江抵达苏州城葑门。

    于是不少有识之士就赶紧跑到葑门,准备买地买宅

    接连放出重磅经济新闻的林大官人又来到长洲县县衙,拜访知县袁宏道。

    “实不相瞒,我真想去当那个知府,只可惜自己不够资格。”袁知县叹道。

    林大官人很惊奇,作为大文学家的袁知县,向来不耐烦公务,对官场兴趣也不大,今天怎么渴望升官了?

    袁知县感慨道:“因为现在当苏州知府,可以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必操心,正是我梦想中的官职。”

    府衙里有刘通判和郭推官两个林泰来死党,一个管钱粮一个管刑名,新知府确实只需要躺平了就行。

    寒暄完毕,林大官人就谈起正事,“今天过来拜访县尊,是想说说东城机户的事情。”

    众所周知,苏州城分成了两个县,西半部属于吴县,东半部属于长洲县。

    机户和织工大都聚集在东城,所以在行政上归长洲县。

    “机户有何可说的?”袁知县不明所以。

    林泰来便道:“他们是不是很少交税啊?这就是县衙工作不到位。”

    袁知县看着林大官人就像是看傻子,这是吃错药了?

    在大明就是这样,名义上有商税,但事实上除了在交通要道设关卡收税之外,商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是朝廷官府思想上确实不重视商税,二是大部分地区商业活动规模有限,即便收税也收不到多少钱。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林大官人跑到县衙来说“向机户征税”,就像是个不切实际的呓语。

    袁知县闲着也是闲着,用逗闷子的心态问道: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