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1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府兵制和军户制的区别?

    朱棣脑海中不断的回忆,然后说道:“先生,您刚才说了,这府兵制其实是有钱的富农主动当兵,而这军户制乃是官府设立军籍,世代为兵。”

    “学生以为,区别就在这其中。”

    苏璟擦了擦手,无比满足。

    碳水拉满的早饭,才是打工人的早饭啊!

    “不错不错,看来燕王一直都听得很认真,府兵制和军户制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主动和被动的分别。”

    苏璟笑着说道:“府兵制的核心是府户当兵,而府户一般为高门子弟,他们当兵打仗,那是为了荣誉,武器装备自备,虽然不够统一,不过却也称得上精良。”

    “军户制的话,当兵的都是贫苦的老百姓,社会地位低下,那是为了生存去打仗。”

    “咱们大明的卫所制,其实就是一种变化的军户制,我记得你父皇说过很豪气的一句话,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粒粮是不是。”

    朱棣立刻点头道:“不错,这话父皇的确是说过的。在学生看来,卫所制于兵役而言,相当的优秀,既可以保证充足的军队数量,同时也有着可供战争的粮草。”

    “但第一日的时候,先生同学生讲述这军粮之事的时候便说了,卫所制的弊端是很明显的。一旦到了无仗可打的时候,那么屯田就会变成私产,军粮也会被交易倒卖。”

    “如此看来,这卫所制的兵役制度,或许才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朱棣这话让苏璟相当意外,没想到军粮和兵役,现在直接让朱棣给联系起来了。

    虽然这本身就有着关系,不过能提出来,说明朱棣是真的认真听了。

    茶水喝完,苏璟付了钱,然后带着朱棣便转身回家了。

    无论是苏璟还是朱棣,都不是很喜欢逛街的主。

    路上。

    “燕王,兵役的形态变化,其实就是国家财政的象征。”

    苏璟淡淡道:“为什么大明要采取卫所制,而不是募兵制,说白了,就是国库里没钱粮,若是军队不能自己解决粮草问题,那百姓负担太大,生存就成问题了。”

    “我第一日的时候就说了,现阶段来说,卫所制对于大明是相当不错的制度,只不过不能一直持续,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变化。”

    “军事不仅仅是带兵打仗,还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财政水平以及政治水平息息相关。兵役的目的是为国家招揽足够的士兵作战,不管是强征还是募兵,都只是手段而已。”

    “完美的兵役制度,理论上恐怕也不存在,因为一个王朝的发展是有着各个时期阶段的,不同的阶段,自然需要适配的制度。”

    朱棣只感觉自己接受了太多的讯息,苏璟对于兵役的讲解,让他再一次有了新的认识。

    “对了,燕王可知道女真族?”

    苏璟突然开口问道,女真族也就是满族的前身,苏璟从商周说到了明朝的兵役制度,这清朝,也可以扯一扯的。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清朝,只有女真族。

    朱棣点头道:“学生知道,北平更北的地方,便是女真族生活的地方,据说是一群马上的民族,男子骑术个个了得。”

    “学生早就想过,等就藩北平之后,便要招募一支女真人组成的骑兵,效仿汉景帝的羌骑。”

    现在的朱棣,那是完全没把女真人放在眼里。

    毕竟此刻的大明才刚刚建立,女真人还属于落后的部族,不说是大明的对手了,活着就艰难无比了。

    “好志气。”

    苏璟点头道:“我正好对这女真人有些许了解,女真族人数不多,又生活在寒冷的北地,可以种植的土地几乎没有,基本上都以狩猎为生,故而骑术精湛。”

    “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集体狩猎,虽然不算是军队,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兵役的模式,与部落兵制度相似。”

    “不过女真人比起一般的部落,行动组织力更强,喜欢用带有颜色的旗帜来区分不同的部落,指挥作战,若是燕王能收服的话,那也算是一个强大的助力。”

    “最好还是收服之后,直接让其与汉族通婚,让其彻底的归属于大明,如此一来,可保大明边境无虞。”

    身为一个汉人,苏璟还是有些私心的。

    尽管现在来看,女真人仅仅只是几个不成规模的部落,在大明边境之上,威胁也不大。

    但历史书上的记载是清晰的,女真人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满族。

    最后反攻大明,建立了清朝。

    现在苏璟和朱棣提了这么一嘴,目的也很简单,在大明强盛的时候,就将女真人与汉人彻底的同化。

    如此一来,即便真的大明王朝覆灭,之后也不是什么清人入关了。

    当然了,清朝还是几百年后的事情,现在只是对朱棣的一句话,一切都尚未可知。

    “学生记住了。”

    朱棣认真点头,虽然他从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