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燧人氏,李傲君(1 / 3)  重生1984:从开发汉卡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自1984年开始,中国以年均近20%的持续高经济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如此高的持续经济增长率,震惊世界。

    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一般在10%以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不到5%。

    要知道,前世的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才10%,就已经轰动全球,引起无数人为之侧目,无数经济学者纷纷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何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而这一世,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20%,翻了一倍,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他国家几乎不敢相信!

    当然,经过仔细地研究,其实不难发现,赵烨以及他所创建的无疆集团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不过,世界上只有一个赵烨,其他国家羡慕不来。

    眼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不断加强跟亚非欧以及南美洲地区的贸易往来,料想亚非欧、南美洲地区肯定会非常喜欢中国所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且无疆集团此时正在利用互联网的影响力,逐步加深中国与亚非欧、南美洲地区的信息交流与商业贸易。

    无疆集团不仅提出了中欧海底光缆工程,而且还提出了中非海底光缆工程、中美海底光缆工程。

    中美海底光缆工程中“美”,指的是美洲,路线从上海出发,经过日本,然后抵达中美洲。到了中美洲,往北可以进入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往南则进入南美洲各个国家。

    中国当然希望这三大海底光缆工程建成,所以大力支持这个三个项目,多次派人亚、欧、非、美洲国家进行沟通。

    这三大海底光缆工程,不光中国投资,还需要其他国家也参与进来,共同推动项目合作开发。

    无疆集团可以承接海底光缆工程建设。

    ……

    互联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互联网。

    1993年8月1号上午,无疆集团提出的「中欧海底光缆项目」被法国和德国积极响应,均对此表示很有兴趣。随后,海底光缆沿途所经过的国家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互联网显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中欧海底光缆项目对大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中欧之间的网络速度太慢,网络增速已经显得尤为迫切。

    这条中欧海底光缆一旦建成,将成为亚洲与欧洲国家交流的重要桥梁。

    话说,中欧海底光缆项目属于是亚洲与欧洲你情我愿,美国拿什么理由去阻止。

    即便是欧洲国家也会反对美利坚的霸道。

    想来「中欧海底光缆项目」固然有些阻碍,但终究无法阻止……

    ……

    尽管三大海底光缆项目是由无疆集团提出的,但是三大项目的推动却是由国家来主导。

    赵烨也省事,不必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

    他此刻正在编写一款AI软件,借助盘古超级计算机庞大的运算能力以及存储大量国际象棋高手对决的数据库,让AI软件自主学习国际象棋。

    神话故事中,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是谁有很多种说法。

    有说是燧人氏,也有说是有巢氏……

    赵烨把自己开发的第一个AI叫做「燧人氏」。

    赵烨之所以更加青睐于「燧人氏」,是因为他发明了钻木取火。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赵烨希望「燧人氏」能够成为AI的火种。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来,无疆集团可以借助AI“火种”,启动“火种计划”,赋能更多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一沉浸在AI的编程中,赵烨就无法自拔。

    他很兴奋,他所编写的AI软件将远超这个年代,虽然这款AI软件事实上也并不怎么样,毕竟硬质配置受限,AI再怎么发展,也很难取得惊人的突破。不过,用它吊打IBM的深蓝电脑,却绰绰有余。

    深蓝电脑都能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燧人氏”就更没问题了。

    “燧人氏”其实不单单借助盘古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赵烨甚至打算把数据中心的算力也借给它用。

    反正数据中心的算力也有多余的,不用白不用。

    ……

    “燧人氏”如果由一个人来开发,耗时较长,而且赵烨还想培养一批AI方面的人才,所以便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AI开发部门,由他自己亲自带着这些人开发AI软件。

    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是在1996年挑战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以2-4落败。

    之后IBM对“深蓝”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改造。

    1997年5月,“深蓝”再度挑战卡斯帕罗夫,并最终以3.5比2.5击败卡斯帕罗夫,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

    无疆集团有的是足够的时间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