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织布(1 / 2)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站在后头的孙氏见妯娌被人嘲笑讥讽,连忙后退几步,抱着背篓转身往回走。

    旁人见状问她:“陈大嫂子怎么回去了?你家金耳不卖了?”

    “嗯。”孙氏支吾一声,走的更快。

    她家金耳也生霉了,之后请人烘烤一遍还是不行,颜色灰暗还带着霉斑,连香味都没了。

    本想拿来蒙混过关,结果韩氏闹了这么一出,估计自家这个也没可能卖出去,既然如此,自己还是别在此丢人显眼。

    可惜了这么多金耳,买种菌还花了不少钱呢,这一来一去自家要损失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啊,可不是小数目。

    孙氏心痛到不行。

    要不,让夫君抽空带去县城药铺卖卖看,万一有人不识货收去呢,自家也能挽回点损失。

    姜家大院内。

    众人一阵劝说,加上姜老汉也跟着说情,终于让周茂松口重新开始收货。

    等待卖货的村民赶紧将自家金耳雪耳仔细挑拣一遍,以防里头有品相不好的惹恼周管事。

    樱宝没理会外头情况,与阿娘一起用尺子测量织布机,还将各部位的组件都画下来,并标注上尺寸大小。

    她想将这些组件请不同的木匠师傅按照尺寸打造出来,然后再一一组装,之后卖织机,哪怕一架卖五十两,只需卖出五架就能回本。

    以后说不定还能多卖多赚。

    这种织布机可以自动走梭,织娘只要一手牵绳一手拽板,再加上两脚踩踏板,便可以快速织布,比原先那种手动穿梭的快上数倍不止。

    只要操作熟练,一天就可以织一匹三尺宽的棉布出来。

    这织布速度,在当地简直堪比神速。

    单凭这一条,自家二百多两银子就没白花。

    第二天,樱宝与阿娘带着图纸去其他几个乡镇上的木匠铺,分别给他们一两个部件的图样与尺寸,让他们尽快做出二十副来。

    之后又将另外几个造型简单的部件图样交给村里会木匠手艺的王柯,请他打制二十组。

    至于织机上的铁器构建与梭道上的弹簧,则交给县城铁匠铺打造。

    十天后,春娘与两个妯娌已经能熟练操作新式织布机,织出的棉布又宽又柔软。

    木匠与铁匠那里的部件也打制完成,姜老汉借了辆骡车,亲自去将东西拉回来。

    然后就是组装织机。

    春娘给大嫂家装一架,二嫂家也装了一架。

    剩下十八套组建则放在自家屋里,倘若有人来买,就说五十两银一架。

    这价格相当高,比当地织机价格高出十倍。

    但那又怎样,物以稀为贵,爱买不买。

    不过,樱宝让阿娘暂时别卖,等老爹回来由他出面一次性售出。

    因为这玩意自己能请人做出来,别人也能,所以就是一锤子买卖。

    倘若卖出去一台,结果外头疯狂仿制,那自家岂不是成了冤大头,花钱给别人做嫁衣裳,以后说不定还会被人骂成黑心肝。

    所以啊,要么一次出售十八台,要么一台不卖。

    春娘都听闺女的,有人来问就让她们等等,等丈夫回来再说。

    倘若大家嫌贵都不愿意买,自家大不了请几个织娘回来,专门织棉布。

    家里可存了不少棉花呢,如果都纺成棉线、织成棉布的话,也是一笔不小收入。

    没多久,姜家买了新式织布机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

    许多人跑来围观,亲眼瞧见春娘快速织布的情景还是震撼到她们。

    特别是那个可以自动跑来跑去的线梭,让人惊讶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一问价格,这一台织机竟然要一百多两,简直让人咋舌。

    不过,当大家知道这东西是从数千里之外的吴越采购而来,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许多人家心痒难耐,暗戳戳去外头打听哪里能买到一样的织机,结果无功而返。

    很快到了腊月,姜三郎等人做完役工回来,就发现自家屋里堆满洁白棉布,足足有数百匹之多。

    而家里偏房与堂屋各放两台织布机,一共有六台,每台都有一位织娘在织布。

    另有几人在屋檐下纺纱,有本村的媳妇子,也有外村的。

    “怎么回事?”姜三郎问妻子。

    春娘笑眯眯道:“我请了几个织娘帮咱家纺纱织布,家里棉花已经快织完了,你瞧瞧这些棉布多好,回头给你做几身衣裳穿。”

    “我不是问这个。”姜三郎指着家里的织布机问:“这些都是哪来的?”

    “请人打的呗。”

    春娘嗔怪地瞪一眼丈夫,去灶房给他烧水洗漱。“周茂给咱家捎来两架织布机,闺女想回本,就去请人打了二十台部件,拿回来自己组装的。”

    姜三郎跟着妻子走进灶房:“二十台?其余的呢?”

    他看家里不过六台,难道其它的都卖了?

    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