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九章:回家(1 / 2)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姜刘氏知道儿子与儿媳妇许久未见,肯定有私话要说,于是牵了樱宝往外走,临走前还朝老伴使眼色。

    姜老汉会意,负着手往回去。

    今早大儿子驾车送族长老俩口去县城,所以不在家。

    大儿媳周氏与大孙女也去农田忙活计了,家里只剩他与老伴。

    樱宝走进大伯家院子,就见满院都堆着刺球儿,院墙角还堆着一大堆剥去栗子的栗壳。

    “阿爷,栗子都打下来了吗?”她问。

    姜老汉踢开脚下栗子壳,防止刺球戳到小孙女。“没有,你二哥让咱们用一点打一点,全打下来会发霉。”

    樱宝四下瞅了瞅,发现院子里还摆着几张大竹匾,竹匾里盛着紫皮栗子。

    姜刘氏道:“等咱们把栗子剥了,交给你大伯母做成栗子饼,过几天你二哥回来,他再带去铺子里售卖。”

    樱宝点点头,捡起一只紫皮栗子,咬开栗壳,用手指甲抠掉毛皮,嘎嘣嘎嘣吃起来。

    栗子很甜,个头也大,比县城瓦市那边小贩卖的炒栗子大多了。

    姜刘氏见小孙女啃吃生栗子,便动手剥了两个,塞在她手里,叮嘱道:“生的不能多吃,会涨肚子。”

    “嗯。”樱宝乖巧点头。

    “樱宝,跟阿爷说说京城的事呗。”

    姜老汉坐在老树根做的板凳上,边剥刺球边问:“皇帝住的宫殿像啥样儿?”

    “京城啊,人多,车也多,做买卖的更多。”

    樱宝无法形容京城的繁华,只好拿出讲书的本领,说:“皇帝住的地方像仙宫,瓦片是金色的,日光一照,明晃晃的耀人眼。哦对了,我还从京城带了荔枝回来呢。”

    樱宝从包包里掏啊掏,掏出一嘟噜紫皮荔枝,递给爷爷奶奶。

    这时节的荔枝应该早就罢市了,但她放在洞府里的却一点儿没坏,依旧鲜嫩鲜嫩。

    “哦呀!”姜刘氏接过孙女给的荔枝,惊叹一声:“这就是荔枝啊,老身还是第一次见呢。”

    姜老汉却是见过的,但也仅限于见过,并没吃过。

    老俩口一人剥了一个荔枝塞进嘴里,不住惊叹:“真甜!”

    姜刘氏连忙又剥了一个给孙女,笑眯眯看她吃完。

    陪爷爷奶奶说了一会儿话,樱宝便告辞回家。

    此时姜三郎与妻子正坐在堂屋,见闺女回来,忙招招手:“宝儿,过来。”

    樱宝走过去,仔细打量一眼老爹,就见他胡子拉碴,面容憔悴,比两个月前苍老很多。

    姜三郎让闺女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说:“你之前种的菌菇已经采收烘干,一共二十八斤金耳、二十七斤雪耳,我记了个账,就让二泉运去县城铺子里了。”

    他拿出一个账本递给闺女:“这个你收好,亲兄弟明算账,你堂哥那里也有一份。对了,特产铺子的生意不错,二妮也被叫去帮忙了。”

    樱宝接过账本翻了翻,就见上头不仅记录金耳雪耳的数量,还有果脯、葡萄、苹果、梨子的斤两。

    就连拉去多少个葫芦,都记录在账本里。

    这账本里不仅有数量,还写了价格,由二堂哥签了字,算作进货价。

    看样子,铺子在大堂哥与二堂哥手里,真正走上了正轨。

    姜三郎又道:“你二堂哥还将家里织的棉布带过去一些,在铺子里也是供不应求。以后咱家棉花都可以放在铺子里售卖了。”

    当然,家里的纺织作坊也必须开起来,因为织出的棉布比单纯卖棉花更挣钱。

    樱宝合上账本,问:“咱家的棉花应该能收了吧?”

    姜三郎点头:“明后日就收,我已经雇好了人,他们明后日过来。

    哦对了,你那商铺后院我已经让人拾掇好,还请了三十多个瓦匠盖房,估计年前就能完工。”

    姜三郎拿出一份图纸展开:“我让他们盖了五间正屋,一间灶房,还有一个马厩,等那边房子建好,咱们再拾掇这边的荒山。”

    上半年,姜三郎在南坡东面买了一大片荒地,一直没来得及收拾。

    等秋忙结束,他要雇些人手开荒,等明年开春,将那一片荒山都种上胡椒,再种上各种果树苗木,之后还得挖两个水塘。

    因南坡的居民越来越多,用水就成了老大难。

    以前他们住川河边不觉得,洗衣洗菜直接去河边就行,很是便利。

    但现在住南坡上,不仅吃水成问题,就连洗洗涮涮也很不方便,更别提各家各户,每日都要挑水浇灌庄稼与菜园子了。

    所以必须组织人手多挖几个水塘。

    樱宝伸头看过图纸,很是满意,忽然想起洞府里的果树苗。

    “爹,等明年开春,我要在山上种荔枝树,还要种蜜柑与龙眼。”

    姜三郎笑了:“好,到时候咱们村里人也有荔枝蜜柑吃了。”

    可闺女说的龙眼是啥玩意?

    但管它呢,总归都是好东西。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