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一天推平一个土司!(2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朱祁钰无奈道。

    “陛下,大明这么大,哪里能一点灾祸都没有呢?”

    胡濙苦笑:“陛下爱民之心,天下尽知。”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如就酌情救济,反正自古便是如此。”

    “老太傅,朕不希望大明再饿死人!”朱祁钰冷冷打断。

    胡濙一摊手:“陛下,就算咱们有足够的船支、水师,能够击败倭寇。”

    “可户部仓储已经跑耗子了。”

    “漠北几仗打得确实漂亮,却把国朝全部积蓄全都用光了,还透支了十年后的积蓄!”

    “真的没办法啊!”

    胡濙充满无奈。

    归根结底,就是底子太薄,国家太穷。

    张凤立刻道:“陛下,老太傅并未夸张。”

    “今年一直都在打仗,微臣虽在内阁,但户部的账微臣最是清楚。”

    “真的无力再承担打仗的负担了。”

    这是实话。

    大明的军制,就决定了打仗负担巨大。

    最近两战的封赏和战抚,朱祁钰看了都咂舌,实在太多了。

    要不是于谦缴获非常多,户部会欠二十年的账。

    欠的账,是民间的钱。

    是皇帝从民间贷的印子钱。

    敢想象吗?

    皇帝去贷印子钱,明令禁止的印子钱,却出现在朝堂上。

    没办法,封赏、战抚需要的银子实在太多了。

    “朕知道,不然也不会停止战争。”朱祁钰苦笑。

    大明每年产出的钱和粮食,是一个恒定值。

    不是说有钱,就能解决的,因为产粮是有数的。

    尤其今年打了三大仗,掏空了国库、内帑。

    朱祁钰又强推疆域,在漠北建城,消耗甚巨。

    胡濙的意思是,停止大肆建城,徐徐图之。

    “钱,朕来想办法。”

    朱祁钰敲动指尖:“重点是怎么能买到粮食!”

    朝臣静默。

    往常,都是有灾了再救。

    至于能救多少,反正不会记入史书的。

    现在是提前做预案,预留出足够粮食来,以前真的没做过。

    “陛下!”

    于谦出班,跪下行礼,道:“中枢着急,则奸商得利。”

    “陛下为百姓谋福,乃是好事。”

    “可到了奸商那里,可就是发财的良机了。”

    “朝堂若在南方大肆买粮。”

    “不但南方粮价会暴涨,影响南方百姓生存。”

    “甚至,那些奸商会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民间收粮,杀人抢粮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诚然,今年北方百姓活下来。”

    “但南方百姓,可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了。”

    闻言。

    朱祁钰一惊:“邢国公的意思是?”

    “陛下,车到山前必有路。”

    于谦轻笑道:“朝堂按照往年的规矩,维持漕运便可。”

    “再令皇商去南方收粮。”

    “不必收太多,也不要给民间夫役只发粮食,要发钱和粮食,都发。”

    “若只发粮食,反而会导致粮食在北方也不值钱,甚至夫役还会怀疑官府,为什么不给钱!”

    “兼容并蓄,润物细无声,方能平稳过去灾年。”

    于谦笑着说。

    奉天殿气氛活跃。

    朱祁钰恍然:“邢国公之言有理,就按照邢国公说的办。”

    “说到建城。”

    “孙原贞已经抵达万全都司,改万全都司为万全军,实额五万人,隶属于京营,镇守京师北门户,宋杰担任总兵。”

    “把帖木儿人暂时安置在长城边上,令其快速学汉话。”

    说到安置问题。

    仪铭却道:“陛下,微臣以为,虽是万全军,但不应该全安置在一地。”

    “不如陛下重建滦平城,将帖木儿人打散,安置在滦平、小兴州、密云、雾灵山等地。”

    “再令宋总兵屯守开平卫。”

    “再在丰宁等地建城,建丰宁卫。”

    仪铭这是不愿意将帖木儿人安置在长城内,还要打散其编制,防范其造反。

    “就按仪卿说的办。”

    朱祁钰觉得仪铭说的有道理,话锋一转:“诸卿,能否拆分汉州都司,先建一省出来,拱卫京师北部。”

    他在地图上画了一下,将整个北直隶包裹在里面。

    这样一来,京师就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

    于谦却道:“陛下是想沿河建立防御,在长城外,再建一道长城,以来拱卫京师?”

    “长城真的没钱建。”

    朱祁钰苦笑:“但沿着河岸,建造棱堡和墩台,保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