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屎溺里的粪球战争,封禅昆仑!(吃饭勿看)(2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山东、辽宁总可以吧?”

    “北直隶也适当安置,甘肃和宁夏多多安置,还有热河。”

    “暂且先定下来这些地方。”

    朱祁钰表示无语:“详细的,阁部拟出个条陈来,今日就不在这里议了。”

    “臣等遵旨!”

    其实,最好的安置地点是热河、吉林,这样的边陲省份。

    如热河,一片草原,无险可守。

    吉林都司更是寒冷无比,不具备龙兴之地。

    而且都是地广人稀之地,不存在称王称霸的本钱。

    问题是宗室不愿意啊。

    别看皇帝杀得狠,真移民的时候,宗室群起反对,皇帝的名声可就彻底毁了。

    归根到底,得利诱。

    人家真心愿意去,才能扎根当地,若不愿意,想方设法跑回来,皇帝有啥办法?

    总不能派五法司的人天天盯着宗室吧?

    毕竟人家都被革除宗室了,宗人府怎么盯着人家?

    朱祁钰瞅了眼冯孝:“去,把那些革除宗室的,统统招到武英殿外,朕要见。”

    “皇爷,天不早了,怕是召集不起来了。”冯孝苦笑。

    “那就明日早晨,朕下了朝就要见到他们。”

    群臣想劝皇帝,不要滥杀了。

    但估计皇帝也听不进去,他们也不敢劝谏。

    “这个月,朕诏见了吴复七次。”

    “他给朕上了七十八道奏章。”

    “老人家耄耋之年,却还惦记着天下百姓啊,其为国之心令朕动容。”

    “他每一道奏章,朕都看了。”

    “不止他,徐珵在辽宁,也给朕上了十三道奏章。”

    “在地方的百官,闻听朝中建立治水司,上奏章者不知凡几,言之有物的奏章比比皆是,说明眷念天下的官员还是很多的。”

    “他们的奏章,朕每一个字,都仔细地看了。”

    “都给他们亲笔批复了。”

    “朕让司礼监整理出来的条陈,你们拿回去研读,酌情增加、删改。”

    “治水司马上就要提上日程,阁部要将精力放在治水司上。”

    “治水司新设,今年是最难的,框架必须搭建起来,条陈、律法都要拟定,规矩也要定下来。”

    “然后才能具体办事,让下面办事的人有法可依,根据条陈办事。”

    “才不至于乱了方寸,朝堂也好管制。”

    真正让朱祁钰动容的是,吴复多大岁数了,心思还在黄河身上,还有徐珵,已经是太监了,却心心念念着治水。

    仅此一个月,朱祁钰收到一千二百多封关于治水的奏章。

    天下百官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多如牛毛,言之有物的奏章超过七百封。

    有些滥竽充数,邀功邀赏的,都被朱祁钰臭骂一顿,令其抄写治水书籍,送入中枢。

    “陛下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胡濙跪在地上:“陛下设立治水司,愿拿出亿亿两银子,根治黄河,功业不在于舜帝之下!”

    “臣等在景泰朝任事,与有荣焉!”

    “请陛下,受臣等恭拜!”

    这可不是吹的。

    太祖皇帝如何?太宗皇帝怎么样?

    治理黄河了吗?

    宋元就别说了,没一个好货,黄河烂成这样,就是他们干的。

    但大明皇帝可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结果做了吗?

    朱祁钰肯拿出享乐的钱,来根治黄河,才是真的千古仁君。

    “都起来吧。”

    朱祁钰认真道:“治水乃是顶天的大事,绝不能出现任何错漏,阁部拟出条陈后。”

    “公开出来,让天下百官、民间文人、能人志士参与修改。”

    “务必要将治水之事,做到尽善尽美。”

    朝臣拜服在地。

    说完治水之事,朱祁钰语气一缓:“明天是二十八,要放榜了吧?”

    景泰九年的恩科,已经在二月初九开考,二月十五考完。

    题目是阁部共同拟定的,朱祁钰单独出了一道题,就是问治水之策。

    还真发现个人才,叫白昂。

    此人若按照历史轨迹,应该在景泰八年进士登科。

    但因为景泰八年进士没有如期进行。

    白昂来到京师后又回到家乡,而通知考试后,又来不及入京,所以就耽误了。

    今年提前得知有恩科,则年前就来了京师,租赁了小院子,日日苦读。

    他的治水策论写的极为精彩。

    白圭看完后,十分惊叹其才华,将誊写好的卷子送入内阁,内阁诸臣看完也觉得是个实干型人才。

    又将试卷送入宫中。

    朱祁钰看完,差点想略过殿试,直接点为状元。

    今年的进士科,能人可是非常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