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重建武庙、文庙,新建帝王庙!论祖制的重要性!(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陛下容老臣说完。”

    朱祁钰让他说。

    “陛下以为祖制腐朽,是以不循祖制。”

    “但陛下可知,大明能平稳度过百年,靠的恰恰是祖制。”

    “这些年,大明波折不断,帝位却顺利传承,国泰民安,国祚延绵。”

    胡濙说的是建文帝削藩,太宗靖难,土木堡之败,夺门之变等等政变。

    “老臣不敢说,祖制都是对的。”

    “但陛下掌控天下,靠的就是祖制!”

    祖制,就是思想,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

    皇帝享受了祖制的红利。

    却一脚把祖制踢开,这是不道德的。

    “以陛下之能,可填补祖制,可修正祖制,但绝不能抛弃祖制!”

    “没了祖制,让天下臣民如何循规蹈矩?”

    “没了规矩,国将不国!”

    胡濙认真道。

    就是现在的治国体系,和大明祖制一般无二。

    大明用的是儒学和太祖皇帝的人生观架构起来的祖制世界观。

    在大明这个时代,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天下之法。

    或者说,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任何理论体系是先进的,是正确的,归根结底是看怎么用。

    但从深层次思考。

    胡濙是想让皇帝自己制定条条框框,然后把自己装进去。

    这是胡濙的高明之处。

    皇帝明明知道是坑,却不知道怎么迈过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陛下破坏祖制,若没有新的祖制形成,后世之君、天下之臣,如何寻找理论基础呢?”

    “而天下百姓,以何为依托?官吏从事,以何治国?”

    胡濙得寸进尺了。

    明目张胆的用规矩限制皇帝。

    朱祁钰可以做规矩的制定者,但同样要被规矩限制。

    只要皇帝做事,早晚会被限制的。

    这就是文官的高明之处。

    文官比皇帝,多的是耐心,一个文官倒下,会有千千万万个文官站起来。

    若换做昏聩之君,可以不听。

    偏偏,朱祁钰还不能拿治国当儿戏。

    摆在朱祁钰面前有两条路,捏着鼻子认下来,要么继续我行我素。

    但后者的问题,会让朝臣离心离德,向心力出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各地都会出现问题。

    之前朱祁钰凶厉地要杀这个杀那个呢?

    转眼,文官给他上了一课,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告诉你:皇帝,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了!

    “老太傅。”

    “祖制确实非常重要,大明有今天,皆是祖制之功。”

    “朕能承袭帝位,承嗣大统,靠的也是祖制呀。”

    朱祁钰幽幽道:“但是,祖制也需要适应时代呀,朕可填补祖制,取精去糟,进而完善祖制。”

    胡濙脸色微变。

    文官之所以能掌握祖制的话语权,因为制定祖制的皇帝死了,而后世之君大多不愿意读书。

    而大批文官天天钻研祖制,把祖制读透了,找祖制的漏洞,给皇帝设套,把皇帝往沟里面带,最后用祖制把皇帝困死。

    但是朱祁钰怎么说的?

    他要给后世之君,掌握祖制的更改权和控制权。

    这样一来,文官的臂膀被朱祁钰削掉了。

    文官想用祖制控制皇帝就成了幻想。

    “陛下,若祖制经常更改,怎么还能叫祖制呢?”胡濙决不允许,祖制的解释权和更改权,在皇帝手里。

    本来装死的朝臣,此刻都在反对。

    这是文官的权力。

    文官靠钻研祖制,限定皇权。

    皇帝靠突破祖制,掌控皇权。

    互相挟制。

    “也不能频繁更改,但有些祖制,如洪武年间的祖制,到了永乐朝已经难以维系了。”

    “就说这开中法,苟延残喘用了一百多年,完全日薄西山了。”

    “若还继续沿用,就是损国损民之举了。”

    朱祁钰在偷换概念。

    大明祖制就一定是错的?

    其实世间道理都是相通的,无非是换了一番话而已,本质都是一样的,维护统治!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新思想罢了,归根结底,都是在维护统治。

    其实,现代人和古人一样,都在研究祖制。

    不等胡濙反对。

    朱祁钰又道:“朕的意思是,自朕开始,每个皇帝都可在先帝的基础上,填充、丰富、酌情更改祖制。”

    “后世之君,可酌情删改,加入时代性的治国理论。”

    “不如就设一个局,挂在十二监里。”

    这不就是某某新时代理论嘛。

    您这越说越不像话了!

    这是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