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8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汉!(1.35万)(2 / 10)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王砍头,王酷吏。

    恶名伴随着王竑。

    王竑此刻,又在含山大户家里。

    含山大户姓张,这家人也和贵族沾着亲。

    王竑就两句话:“可有隐户?可愿意释放流民?”

    张家人畏惧于王砍头,乖乖承认。

    王竑直接令其族拆分,流入广西、贵州、湖南。

    王竑做事愈发熟练。

    以前讲官员法则,凡事留一线,和现在雷厉风行,想杀便杀比起来,实在是爽。

    王竑和州事毕,便南下太平府。

    张凤则派人来和州移民。

    并将船匠等工匠聚拢起来,以及可用的老卒,全部流入贵州庆元府(原广西),交给李匡。

    为了消除他们的抵触朝堂之心,张凤给他们颁发民籍,并承诺给在当地分地,不愿意从军也可,全凭自愿。

    方才连哄带骗,把和州流民装上船。

    而第一批流民,已经到达湖南。

    韩雍正在清扫湘西,湘西苗寨多不臣服于大明,收到张凤信件的时候,第一批流民已经到达长沙。

    他急忙下令,将第一批流民运到衡州府。

    衡州府他已经犁清了。

    土司匪首都被他抓到,如今正在打通湘南通往湘北的道路。

    他下令将第一批流民,安置在衡阳、耒阳、桂阳三地,多多分配田亩,一个人给分三个人的土地,女子、孩子也都给分地,男孩女孩一样分地。

    韩雍的指令写了十几页,详细写了如何分配流民,尤其是种子和农具,每个人都不能少。

    房屋是官府帮建,钱财由中枢提供,不许跟百姓索要一针一线,擅拿者处以重罪。

    他抽不开身,清扫苗寨十分困难。

    而他指令刚出去,第二批流民就到了。

    从应天府送来的十七万流民,全部送到了湖南。

    韩雍不得不从湘西抽出身来,安置十七万流民,可不是地方官吏能做的,必须由他亲自来做。

    离开湘西时,他颇为叹息,为了湘西一战,他准备了半年时间,连战连捷,距离彻底清洗完毕,最多半年光景,如今却不得不放弃清剿。

    马不停蹄赶到衡州府,他坐镇在耒阳。

    按照他的预计,十七万流民,七万安置在衡州府,三万安置在彬州府,七万安置在永州府。

    并将清扫出来的土人妇人,全部嫁给流民。

    恭顺的土人,则按照汉人一样,分配大量土地。

    湘南、湘西多是土人聚居之地,并不服从于大明,想彻底化土为汉,需要战抚双重手段。

    最重要的就是修路、移民,久而久之,自然成汉地了。

    韩雍刚坐镇耒阳,又从南直隶传来消息,还有十七万流民,准备安置在湖南。

    韩雍都懵了,之前他没少给王诚写信,王诚都不理他,显然不想将南直隶五府百姓给湖南。

    这次怎么这么大方?

    经过了解才知道,是皇帝在中枢下旨,令南直隶优先给湖南、贵州、广东移民。

    所以便宜砸韩雍头上了。

    韩雍将流民全部造册记录,还详细了解了流民的手艺、能力,甚至还打出征兵之意,结果流民皆对征兵畏惧如虎。

    他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让流民惊恐,容易引发叛乱,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新来的十七万流民,他打算三万安置在宝庆府南部,两万安置在靖州,三万安置在柳州府北部,剩余的九万人,安置在辰州府。

    与此同时,贵州南三府督抚李匡,收到了一千多船匠,还有一千多老卒。

    但他们都不愿意为朝堂效力。

    李匡虽生气,但还是遵从民意,把他们安置在贵州庆元府,允许做事入造船基地做事。

    他刚刚安置完毕,就收到了王诚的亲笔信,正在往贵州南三府运七万流民。

    广东布政使薛远和侯臣,此刻也在接收来自南直隶的流民。

    王诚总共给广东四十四万流民。

    多安置在新并入广东的梧州府、平乐府,以及靠近福建的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和肇庆府接收比较少。

    而贵州督抚项文曜,也收到王诚的移民。

    去贵州的流民不多,不足十万人,因为贵州可安置的地方实在是少。

    而项文曜并非领兵奇才,犁平贵州差点意思。

    南直隶五府一百多万流民,很快被运送走了,王诚倒是松了口气。

    移民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哪怕是安置流民,也伴随着血腥。

    不是官府一吆喝,流民就乖乖上船了。

    而是将所有流民用绳子绑上,如罪犯一般,派兵卒押着上船,不听话的刺头儿直接杀掉。

    有病也无药可医,一切听天由命。

    还要防范疫病,倘若闹出了瘟疫,整船整船的人沉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