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彼此制衡,阁臣虽行相权,却无丞相实权;”

    “而且,我天朝尚有五法司,都察院、监察司监督百官,谁敢窃取皇权,当被弹劾,即便皇帝远在南京,照样掌握天下局势。”

    边永详细剖析,大明的权力构建。

    皇帝已经下旨,推动三国汉化,并派来七十二个翰林院进士,还有一些民间学者,被征召派来暹罗,帮助暹罗汉化。

    刘珪缓缓点头:“就是说,皇帝陛下永远不会君权旁落?”

    “没有丞相,自然就没有权臣,而文居武之上,谨防武将割据,形成藩镇。”

    “军中又实行卫所制,兵不识将,只认皇命,不认其他,是以陛下永掌君权,天下权力尽归于宫中。”

    “而且,陛下甚是勤政,陛下日日早朝,即便生病也不曾辍朝一日,每日批阅上万道奏疏,勤政不亚于太祖皇帝,甚至天下臣子都担心陛下的身体。”

    说到这里,边永十分骄傲:“陛下又行仁道,爱百姓如亲子,不嗜奢华,不嗜美色,对天下宽仁,深知民间疾苦。”

    “据我所知,陛下即便在南京,也日日看奏疏,在路上得知百姓疾苦,夜夜睡不好觉。”

    “如此宽仁勤政的皇帝,自然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刘珪一听大明皇帝勤政,就脑仁疼。

    他也算是明君了,但每日批阅一个时辰的奏疏,就累得叫苦连天,大明皇帝最少批阅四个时辰奏疏,这是什么精力啊?难道他没有妃子吗?

    “陛下宫中雨露均沾,妃嫔皆有子嗣,如今已有十余位龙子了。”

    边永以皇帝为荣:“像我这样的人,在大明多如牛毛,但陛下却肯相信我,任命我出使安南、暹罗等地,方才展示我的才华,陛下具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量。”

    刘珪脑仁疼,大皇帝什么时候死呢?我想当刘裕啊。

    “陛下正值盛年,陛下弱冠继位,如今才而立年华,又极为自律,不嗜酒瑟,这是帝王长寿之象啊。”

    沃日!

    刘珪掩面叹息,他今年四十多了,能活过三十岁的人吗?

    哪有君王不好色?

    我恨不得天天不起床。

    “天使,您认为我大城能形成天朝权力构架吗?”刘珪满脸希冀,他也想当一个有绝对皇权的帝王。

    能换一个问题吗?

    边永犯难啊。

    “天使为何这副表情?我大城也是中枢集权,天下权力尽出宫中,如何不行?”刘珪不乐意了。

    大成王朝,开始是松散的联盟建立的国家。

    后来是一点点收权,形成集权国家。

    而收权,只是表面现象,靠政治手段怀柔收权得到的大一统,就等于股份制公司,暹罗王只是董事长而已。

    而大明属于独资创业公司,太祖皇帝筚路蓝缕创造出来的,占有极强的先天优势。

    暹罗,一旦动摇旧贵族的实权,就会爆发内乱,有点像是门阀世家制,但他们的旧贵族是春秋战国的旧贵族,处于半奴隶制,比门阀还不如。

    大明地方掌权的士绅,是没有能力反抗中枢的,所以皇帝掌绝对权柄。

    暹罗王刘珪也不是有绝对能力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荡清暹罗境内全部旧贵族,建立一个新的大成王朝。

    “王上,其实效仿大明建立统治,能让您的王权,悠长绵久。”

    滚!

    刘珪没动力了。

    效仿大明构建权力体制,不能让我像大明皇帝那样拥有绝对权力,那我折腾什么?

    我不折腾,难道就不能国祚绵延了?

    还是一样嘛!

    边永悻悻而归。

    进士团,以祁顺为首。

    正在暹罗朝堂上长袖善舞,极力推行汉化,方方面面效仿大明构建权力体系。

    两天后,祁顺找到边永,问他跟暹王说什么了?

    “边大使,您也太实在了?”

    祁顺十分无语:“暹罗乱起来,对咱们才有利呀,咱们是明人,汉化暹罗,就是为了以后统治暹罗而已!”

    边永不吭声,他以大明为荣耀,不希望荣耀因为阴暗而出现污点。

    “罢了,此事你不必再参与了,等雨季过去,就请使团继续西行,出使阿瓦吧。”

    阿瓦和勃固,是缅甸的两个国家,阿瓦在上,被称为上缅甸,勃固在下,是下缅甸。

    勃固在大明翻译成白古。

    两个王朝,因为长达四十年的战争,使得两国耗尽元气,如今正处于喘息的时候。

    是大明的宣慰司,和大明关系自然算是不错的,当然了,只要大明强,和哪国关系都不错。

    “好吧。”

    边永知道,祁顺不会允许他破坏推行暹罗汉化的。

    这是皇帝的命令。

    汉化的暹罗,等占领后,更容易统治。

    “边大使,缅甸两国,并非强国,但根据暹罗史书来看,战争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