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政策放宽容易,收紧难(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容易承平,百姓过上了安生日子,再强制移民,闹得天怒人怨,可不行了。”

    “是啊,强制是不行了,现在连征兵移民都不行了。”

    李贤苦笑:“这些年,中枢把百姓家中的二儿子都征走了,难道还逼着百姓把老三、老四都贡献出来吗?这不逼着人家造反吗?”

    “老臣看呐,移民开拓新地,越来越难。”

    “绝不能再让民间人口增长了。”

    彭时接口道:“楚王不是要就藩了吗?稀缺人口,正好,把民间的懒汉闲汉,逃回来的人,统统抓起来,全都送去非洲。”

    李贤点点头,觉得此事可行。

    朱祁钰听着认真,缓缓道:“有没有这样一条思路?中枢成立一个垦殖公司,雇佣百姓把一块生地开垦熟了,然后再招募移民,过来吃现成的就行。”

    “陛下,那您打算投入多少呀?”

    李贤问:“投入多了,咱们白分土地给百姓,那是亏本的呀,前几年亏本一些可以,为了快速占领新地嘛。”

    “现在新地,都是边边角角的烂地,垦殖完全亏本,送都送不出去,重点是百姓富裕了,不愿意去新地了。”

    这倒是实情。

    像蒙古都司、捕鱼儿海省,突厥、鞑靼四个省,冷得能吐血,冬天零下四十度是暖和天,零下五十度正常。

    开垦有什么用啊?

    好地方都已经开垦出来了,像黑龙江和吉林,都是富饶的黑土地,开垦出几百万亩良田,肯定不缺人呀。

    修一条公路,驻兵,派流官过去汉化野人,就可以了。

    移民过去负担太重。

    “照这么说,暂时是不能搞移民了?”朱祁钰语气低落,百姓太富不是什么好事。

    就让百姓勉强吃饱,还吃不太饱,是最好管的。

    吃得饱了,日子太好过了,他们就会闹幺蛾子。

    十年前强行移民拆分,民间怨言不大,因为太穷了,中枢答应点好政策,就愿意去新地,吃苦耐劳的干,把一块块新地开垦出来。

    现在家里吃饱饭了,凭啥走啊?凭啥让我开垦荒地呀?凭什么?

    “想个办法,推进移民吧。”朱祁钰也无奈。

    真没辙。

    而且随着工业化的诞生、推进,就会形成虹吸效应,城市化,边疆省人口会越来越少。

    所以朱祁钰是希望百姓多生,孩子足够多,当地肯定不够吃呀,只能移民边疆省。

    但种植经济靠天吃饭,灾年还多,只要一场饥荒,就把现在看似富庶的百姓打回原形。

    说完了事。

    朝臣返回府衙办公。

    朱祁钰却收到一封军报,说范广手下的西征军思乡情绪严重,不想在西域打仗了,想回家,军中思乡情绪极大。

    这是军吏司直接送上来的,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名字,是很多军官的亲笔签名。

    这件事,朱祁钰必须重视。

    他把谢迁、王华宣来。

    同时也在思索,这是范广失去了军心?所以底层军官越级禀报?

    朱祁钰担心自己和底层彻底失去联系,所以开通了军吏司这条专线,是皇帝和底层军官直接联系的渠道。

    皇帝严令,军吏司不许有瞒报,任何瞒报行为,皆被诛族。

    这些年禀报上来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是大事。

    “陛下,这是大事。”

    谢迁无比认真道:“西征军厌战情绪蔓延,对异乡感到恐惧,是以才越级禀报,此事若不重视,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叛乱。”

    王华道:“可能是伊国公战败,看见同袍埋骨异乡,军中出现了强烈的抵抗情绪。”

    其实,大明军人很赚钱的。

    军功封爵就不说了,官职父死子继,卫所制基本废除了,官兵是征募的。

    吃军饷和补贴,吃穿用度全是军中负担。

    战场上的缴获,银钱全归个人所有,中枢是不要的,他们只需要走驿站,把钱寄回来就行。

    皇帝优待军人,不停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给战陨的军人立碑,安置伤残军人,退役后不止拿到退役金,还会安排到基层工作。

    大明军人高达1700万,但上过战场的只有200万,多是以征兵的方式移民。

    所以当一名大明军人,是光荣的是富裕的,一年军饷能娶一个媳妇,算上林林总总的补贴,一年娶两个没问题。

    “若不重要,军吏司不会上疏给朕的。”朱祁钰道。

    军中设有军纪司、军吏司和军事法庭,其中军纪司隶属于军机处,军吏司和军事法庭隶属于兵部。

    “你们说,该把军队诏回来吗?”朱祁钰问。

    “陛下,微臣以为若诏回这一批,戍边军将都会向中枢哭诉,进而寻求回乡的机会。”

    谢迁斟酌着道:“但不诏回来的话,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造反,大明西进策略恐怕会受到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