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2章 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2 / 6)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所以,看似很多人家穿得不错,其实是就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

    随着衣服价格暴跌,自然愿意多买几套。

    大明有30亿人口啊。

    一人多买一件,能养活多少家工厂?

    别忘了,这些年成衣市场,并没有覆盖30亿人口,市场规模也就1个亿上下。

    可衣服是所有人都要穿的。

    为什么覆盖规模达不到全部,因为贵,现在价格降下来了,市场规模自然就扩大了,是成倍的扩大,不比原来赚得多?

    而百姓家结余的钱,又可用于其他方面支配,比如美食、旅游方面支出。

    百姓肉眼可见的,生活成本在下降。

    蒸汽机推广,不但没有摧毁现有格局,反而让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间推广蒸汽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

    不止服装业,蒸汽机覆盖全行业,最直观感受的是采矿业,石油是化纤、塑料的源头,又是煤油灯、沥青路的原料,以前采矿用人挖,用简单机械采。

    有了蒸汽机,用机器采,采量肉眼可见的提升。

    采矿工人减少了,矿主明显赚得更多了。

    而被闲置的劳动力,可以多开几个矿啊,石油用量巨大,采多少都不愁卖。

    没有矿,就去藩国开采呀。

    石油工人,永远都不失业。

    说到工会制度,是在景泰二十四年的时候推行的,到现在,各地都有工会,为工人发声。

    但这个工会,虚有其表,因为工会人员是不赚钱的,工会也不是盈利部门,愿意管闲事的人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约束,不愿意管闲事的,压根不会搀和。

    这就导致了工会,虽然有,但起不到什么作用。

    有的甚至是资本家扶持起来的,掌控底层工人的手段。

    从工厂建立之后,城市里就诞生了工人阶级。

    其实,景泰五十二年的社会,基本和六七十年代很像了,除了没电,其他都一样。

    为了发展旅游,百姓出行极为方便。

    长途有马车,城市里穿行有黄包车、人力推车,现在有的地区还通铁路。

    以前黄包车车夫穿着西服做工。

    现在不穿了,因为西服板身子,穿着干活不舒服,现在穿的更加休闲,短裤短袖。

    西服,都是服务行业才穿的,像餐厅的服务员、酒店的迎宾员等前台人员,才穿西服。

    有的官员下朝,也是乘坐黄包车回家,官轿可没黄包车舒服。

    走在街上,看见白皮肤蓝眼睛的女人,千万别觉得怪异,明人都习以为常了,她们都是国外移民,说的是汉话,行的是汉礼,已经是大明人了。

    倒是有一些白皮肤的男人,没有扎辫子穿旗服,他们也是明人,是皇帝从各国招来的工程师,早就入了明籍。

    宫廷画师达芬奇,已经入朝为官了。

    虽然他的祖国意大利覆灭了,但他现在以明人自居,甚至在大明,有很多意大利人,在为大明奉献。

    达芬奇俨然成了大明意大利派的代表人物。

    大楚移过来的意大利人,有本事的被挑出来,审核三年后便入明籍,和明女结婚,完全成为明人。

    至于没本事的,就去挖矿修路了。

    不止意大利人,很多立功的黑人,也入了明籍,他们都是从奴隶做起,靠着各种功劳被一层层提拔起来,进入明籍。

    所以呀,在街上看见几个黑人,也不用震惊,他们都是有特殊能力的人,并且都和明女结婚了。

    像修通中华江的奴隶,活下来一千多万人,又参与修建铁路,自然有很多被提拔起来,得到重用的人,比比皆是。

    他们有印度人、有罗马人、有黑人、有印第安人、东南亚夷人等等,各族人都有。

    大明包罗万象,有本事的人就会得到重用。

    反而,他们比任何明人都重视明人这层身份,真心以大明为自豪。

    他们甚至比士大夫更加守礼,恨不得天天背经义,这些年,诞生了很多学者。

    有的人在报纸上,文章写的特别精彩,本人发布一张画像,竟然是个黑人!

    大明诞生了很多夷族诗人,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极力守旧,极力反对白话文。

    这现象让皇帝都惊异,最保护汉文化的,竟然是夷族。

    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出现第一个黑人考中进士,但他是第二代黑人,母亲是明女。

    此人还得到了皇帝嘉奖,皇帝说入了明籍,便人人平等。

    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皇帝那一刻不知道多无奈。

    尔后,黑人进士也没有遍地开花,至今只有一个,举人却有一些。

    而黑人的主要战场,还是运动方面,在运动场上,他们是真天才,三大球、田径赛场上,遍地是他们的身影。

    反倒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网球才是明人的天下。

    体育行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