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9章 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圣诞节的诞生(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国演义。

    其实也不是老皇帝写的,而是从民间召集一群家,集体的智慧,然后皇帝御书抄了几页,就打着这个旗号,刊印天下。

    插画中,将景泰朝所有文武,画得惟妙惟肖。

    把插画单独拿出来,也是一幅幅值得珍藏的名画,用写实的方式,绘画出人像、故事场面、剧情冲突等等。

    皇帝、胡濙、于谦、王竑、姚夔、耿九畴、商辂、朱英、王越、项忠、韩雍、杨信、李瑾等等真容,将在书中看到。

    噱头一波又一波。

    全书,分三十册,共600万字。

    配画足有十八册。

    尚且未完待续。

    其中还包含了大明藩王在国外的战争,如明奥战争,波兰战争,楚法战争,两西战争,东欧血战等等著名战役。

    整部书,从景泰五十年就开始编纂,历时八年,终于编纂成功。

    景泰朝,所有名臣武将,都会在书中登场。

    一部,书写大明景泰六十年风云。

    仅仅公布消息,就足以引爆全球报纸,登陆各大纸媒的头条。

    皇帝要靠一本书封神。

    带着文臣武将一起封神!

    其实,这本书从编纂开始,审核编辑就是朝中所有官员,众人拾柴火焰高,朝中官员都是文学大拿,写不屑为之,但审美却是在线的。

    对家来说,都是甲方爸爸,钱给足就好说。

    从民间一共征召了1700位家,2500位画家,耗时八年,终于编纂成功。

    算是依托史实的二创。

    国庆当天,各大书店,同时登陆。

    但第一波发行的,只有前三册,接下来每个月发布三册,十个月内发布完毕。

    算上插图,四册以上,数量不固定。

    这是世界第一部连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热度,增强民间话题度。

    也是给印刷提供充足的时间。

    各大书城预测,这部景泰风云,可能会超过三国、水浒,成为大明第一畅销书籍。

    全国54省,书店同时登陆,印刷时间完全不够。

    为了配合宣传,各大纸媒已经空出头版头条,对景泰风云这部书进行大规模宣传。

    皇帝买下了天下所有城墙的广告位,宣传景泰风云。

    这也是第一部官方,以皇帝、大臣为视角,描述对外战争,对内治理国家,开海后四十年的发展盛况等等。

    故事以土木堡之变为起始。

    老皇帝临危受命,被朝臣推上皇位,第一个高潮情节是,于谦的北京保卫战。

    皇帝以漫画视角,让画师绘画,只看插画,也能明白其中经过,画作风格,偏重历史沉重的画风。

    犹如一部古装电影,超级大制作。

    每一幅画,都是经过反复核对,反复审核,反复商讨,不吝惜原料,追求到极致。

    画风要美,还要写实,还要有意境。

    可难倒了宫廷画师了。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大明一片狼藉,看似强盛的大明帝国,其实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前八年,初登大宝的景泰帝,出现了对权力的迷茫、痴迷等心理活动,在政治上恪尽职守,不敢有一丝懈怠,积极积蓄国力。

    直到易储风波后,太子朱见济病死,皇帝朱祁钰才幡然醒悟,将全部心思放在治国上面,彻底放弃了权力传承,而是扑在国事上,一心积蓄国力,复仇瓦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在景泰八年,皇帝被害,夺门之变爆发。

    第一册第二个大高潮开始。

    然而,第一册戛然而止。

    第二册开篇,是皇帝智破夺门之变,以王勤喋血奉天殿、范广及时救驾为终,终于平定了夺门之变。

    皇帝并没有杀死兄长,而是宽容地放过了他。

    夺门之变,让皇帝清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夺门派处处难为皇帝,一身正气的于谦和胡濙,牢牢团结在皇帝身边,皇帝智斗文官,处死陈循,夺回权柄。

    名场面是皇帝智擒陈循。

    下半部分,蒙古叩边,屠城焚城,于谦第二次力挽狂澜,于边疆外击贼寇,内斗蛀虫,挖出庞大的走私集团。

    第三册,于谦大功封国公,一场重病,险象环生,皇帝和朝中英杰,开始一心整饬吏治、国内政务,杀贪官,清理吏治等等故事。

    前三册,主要立下皇帝的人设,皇帝是一个果敢、英明、一心为国的好皇帝。

    至于朱祁镇,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皇帝不止没藏着掖着,反而往死里黑他,首次提出留学瓦剌,叫门天子等称号。

    关于皇帝的所有情节,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皇帝一看再看,最终才定稿的。

    皇帝,才是景泰风云中的核心人物。

    景泰朝能有今天,功劳最大的就是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