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明女子,十年来竟有30万女子流入伊国。

    她们进来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

    而这,朝廷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

    甚至还管过呢,景泰五十三年,中枢下旨,要求移民者,出示移民原因。

    结果有什么用啊?

    朝廷根本管不住人要走的!

    朝廷只能严苛自己的法度,禁止自己的国民从事非法勾当,可能挡得住人心吗?

    有些人是不愿意吃辛苦赚钱的,有些人就崇拜见得光职业的,有些人就愿意干这些违反道德的事。

    有人说可能是生活所迫。

    并不是。

    从景泰五十五年开始,几乎全民覆盖,极度贫困人口,想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但吃一口饭是没问题的。

    景泰六十四年,大明低保最低标准是,每个月15元,最高低保是30元。

    这种低保,适用于重度残疾、无儿无女的贫困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才给低保。

    别看钱少,吃粮食肯定够吃。

    刚行低保政策时候,中枢是打算发米的,其实洪武朝就有低保政策,发的就是米,低保政策,大明持续了一百年了。

    发了两年米,因为有低保户反应,地方粮库中饱私囊,发的都是霉米,以次充好,根本不能吃。

    后来才改发钱。

    钱也是每年有涨有跌,随着粮价涨,也随着粮价掉。

    至于一般贫穷的,地方官员是负责帮忙找工作的,只要有手有脚,随便出去站大岗,一天几十块是能赚的。

    所以说,大明境内,真正的贫困人口是没有的,说是饿死的几乎没有了。

    那么从事这些行当的,不是因为穷,单纯因为愿意,单纯因为懒。

    在景泰六十年,民间有文章说,这是一个笑贫不笑昌的年代。

    皇帝还亲自下场,要求整饬民风,恢复古朴民风等等政策,可民间把这话当放屁。

    眼里都是钱,谁看道德不道德啊。

    伊国的娱乐业,却经久不衰。

    最大的娱乐城,建在恰赫巴哈尔,一个弧形的海湾里,充满艺术感的高楼大厦里,却从事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伊国,各国高官正要都有可能碰上。

    各国的蛀虫,都喜欢跑这来消费。

    结果就是,促成了伊国这颗沙漠明珠。

    伊国都城只有一个,在里海边上,托尔卡曼港,改名为尹都。

    这也是伊国一定要得到魏国那块领土的原因,北面国都没有纵深,如今得到了这块土地,国都算是安稳了。

    这里也是难得的伊国绿洲,也是伊国很少的种植基地,伊国的粮食基本产出自这里。

    伊王对两个大侄子十分大方,拿出伊国最好的东西,款待两个大侄子。

    伊王很希望得到乌拉尔河的注水。

    对于里海是否会消失,他并不在乎。

    像咸海,得到中华江注水后,水体明显变大,在原有基础上水体扩大了一倍。

    但在景泰五十七年,魏国将中华江改道,流入农田里,导致咸海水体在扩大之后,又恢复原态。

    但锡尔河并没流入土库曼,而是河道往北,注入哈萨克大草原上。

    导致大草原成为一片沼泽地。

    这项工程差点没坑死魏国。

    魏王杀了提出这项工程的工程师,杀了不少人,不得不将锡尔河改回原道,费钱费力费工。

    其实魏国一点都不缺水。

    但魏国想要把草原变成耕地,这项庞大的工程,灌溉肯定是需要大量淡水资源的。

    而咸海是由锡尔河和阿姆河冲积而成。

    阿姆河因为中华江改道,水量已经减少很多了,现在咸海主要由锡尔河注水。

    中华江连接锡尔河,主要是为了灌溉费尔干纳盆地。

    中华江连通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成为中亚三大河的主要水来源。

    景泰六十二年,魏国再次动工,让锡尔河流入草原,灌溉草原。

    现在,伊国拿到了土库曼西半边疆土,已经能够用上阿姆河的水了,可阿姆河在中华江截留之后,水体减少很明显。

    维系沿岸百姓用水,已经是极限了。

    很难再进一步向西延伸。

    问题是,这块全是沙漠,就算改道阿姆河,不让阿姆河汇入咸海,也无法通过这片沙漠。

    如果能延长阿姆河,伊国国都尹都的用水问题也就解决了。

    至于咸海会不会消失,这不在伊国的考虑范围。

    咸海是魏国的内陆湖,人家全占着。

    这次换土结束后,阿姆河北岸,全是魏国,咸海北面,全是魏国疆土。

    魏国土地面积超过五百万!

    就是土地贫瘠,全是放牧地,如果魏国的换土计划成功,魏国可不止是中亚霸主,而是全球霸主国之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