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2章 引水、填海、加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气候专家预计,加高北面山脉后,河北气温可能要提升六到七度,热河地区气温提升四到五度,就是说,该地区的降雨量会进一步下降,产生干旱。

    地理位置被人工改变,气候是没变的呀,气温升高会加速蒸发,导致地表干旱,进一步土地沙漠化。

    地理专家预计,400毫米等雨量线,很有可能向南移。

    就是说,河北很有可能没有出现耕地大平原,甚至会荒芜成草原,乃至退化成戈壁。

    400毫米等雨量线是划分耕地和草原的标准,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

    解决的办法,是老皇帝提出来的,人工降雨。

    当时专家没明白,只要搞清楚是怎么降雨的,以现在的技术就能实现人工降雨。

    降雨是水从地面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这些水滴或冰晶聚集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其重力超过上升气流的支持力时,就会从云中落下,形成降雨。

    只要利用好云,人工干预就能实现降雨。

    就是说,400米等雨量线,已经形同虚设了,纵然河北地区温度会升高,只要河流足够多,水源足够丰沛,就会有足够的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云,就能降雨了。

    想改变热河大草原,就要搞清楚草原是怎么形成的。

    草原形成原因是土壤浅薄和降雨量少。

    只要从北方三大河引水,一定能增加草原上的河流水域,也能增加草原上的降雨量。

    土壤浅薄也没问题,北方冻土多的是土,只要填充就好了。

    再说了,只要技术发展,人工造土,要比挖土造价更加低廉,还有现代化肥的逐渐研发成功,对传统肥料的依赖已经逐渐下降了。

    这些年,为了维持生态平衡。

    垦殖司年年植树造林,就说西域省,从收复至今,已经出现了15万亩林带,北面的阿尔泰省,植树面积逐年增加,已经从灰茫茫一片,变成了绿油油的省份。

    阿尔泰省北面的乌里雅苏台省,就是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中间夹着的地区,是大明和魏国的交界省份,面积巨大,但70%是冻土区,这片地区被蒙古人祸害的最严重,夹杂着沙漠、戈壁,实在谈不上什么好地方,但经过二十余年的治理,已经重现了生机。

    唐努乌梁海,就是图瓦共和国,是俄国的。

    大明的唐努乌梁海省,在原有地区基础上,增加叶尼塞河与科尔布多河夹着的地区,面积广大。

    这片地区大明占领时并没有被过于开发,但随着发现了巨大铁矿山,被粗暴开发,很快这里的生态环境就崩溃了。

    大明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治理,至今还未恢复原样。

    所以这几年,大明已经不许过度开发了,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自然资源。

    垦殖司这些年,力求恢复绿水青山,每年投入海量的银子,将这块被汉人深耕五千多年的土地,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生机。

    从景泰八年开始,至今五十七年了,每年固定支出外,还会酌情增加支出。

    现在,整个大明遍地是绿色。

    所以,填充热河大草原变成耕地,是完全可行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巨大破坏。

    而有了充足的水源,也不担心草原会荒漠化、戈壁化。

    地理专家计算过,如果加高了整个西伯利亚,大明北方的边疆省,如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阿尔泰、西域、青海、宁夏,全都能因此受益。

    只是叶尼塞省和勒拿省,两个冻土省彻底废了,捕鱼儿海省和蒙古省、鞑靼省和突厥省,四个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基本也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限制西北发展的要素,同样是水。

    西北地处内陆地区,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候难以深入大陆,想改变西北原貌,或者说恢复汉朝风貌,就需要水。

    中华江开凿成功后,养润了西北人,但想让西北重现汉朝时代的生机,是远远做不到的。

    所以,就有了引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的水入西北的计划。

    其实对于大明使用鄂毕河,藩国是比较有意见的,都认为应该引鄂毕河滋润中亚,中亚实在太缺水了。

    因为经过伊国水利专家计算,成功引流叶尼塞河,足够温润西北了,鄂毕河用来濡养中亚最好了。

    像许国、伊国实在太缺水了。

    可他们两国想用鄂毕河,还得经过魏国的同意。

    大明占据的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广袤的地区,都是严重缺水区,引鄂毕河濡养这些地区也是非常可行的。

    叶尼塞河,有两条源流,一是大叶尼塞河,一是小叶尼塞河。两河于克孜勒附近汇合后称叶尼塞河。

    小叶尼塞河发源于唐努乌拉山,在大明叫唐努乌梁山,乌拉是俄国人改的。

    就是发源于大明的唐努乌梁海省。

    唐努乌梁海,是最后一个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