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0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2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朱见漭秉政后,在这方面一以贯之。

    平壤一份盒饭,敢卖60元,在人均工资3000元的时代,敢卖60元,谁敢信?

    这是普遍物价。

    京师怎么样,整个北直隶1.7亿人口,繁华到什么地步了,寸土寸金吧,一份盒饭,15元而已。

    东北物价最低,长春一份盒饭6元,哈尔滨7元,海参崴6元,沈阳6元,大连7元,汉城8元。

    就平壤贵!

    贵得吐血,朱厚煐买了几份,打开扒拉扒拉,一勺菜抖半勺,剩小半勺,一口吃的。

    “这就六十?”

    朱厚煐都觉得在抢钱,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他都觉得贵。

    关键味道还不咋地,有股卫生纸味儿。

    这是最低廉的盒饭,价格最低,不好吃很正常。

    他让人去好点饭店去买。

    价格单拿回来,朱厚煐都咋舌,小碗菜108,就这分量,一个人得吃三碗。

    “难怪这地方人瘦呢,原来是饿的。”

    朱厚煐发现,平壤人都很瘦很有型,他以为本地人乐意健身的,现在才知道,是刻薄的。

    他让侍从去调查调查民间物价。

    结果,他真的咂舌。

    一斤菠菜17,一棵白菜44,一斤油菜16,一斤哈密瓜70元……

    “这是大明?”

    朱厚煐都懵逼了,侍从跑了几个菜市场,价格都差不多。

    询问本地百姓,还说大白菜便宜了,上个月大白菜50元呢,顶峰大白菜涨到了70元一斤,谁敢信?

    朱厚煐爱吃白菜,他知道,北直隶秋天时大白菜一毛钱一斤,过了储存秋菜期,价格还会下降,最贵的春天时,也就五毛钱一斤,已经非常贵了。

    大白菜最便宜的地方,就是东北。

    吉林大白菜,储存秋菜时,五分钱,最贵的春天,才一毛钱一斤,黑龙江价格也差不多,辽宁略贵,但不会高于两毛。

    大白菜可是北方最重要的冬天蔬菜,冬天里唯一的维生素补充来源,也是家家户户冬天天天吃的东西。

    因为种植期短,东北的话,会在粮食收割之后,加种一轮,两三个月成熟,临近上冻时收割。

    所以,价格真的很低,平壤贵得惊人,但不能70元吧?真是抢钱。

    难怪这地方人把辣白菜当成高档餐品。

    在东北,辣白菜家家户户都吃腻了。

    “为什么这么贵?”他问平壤府知府。

    “运费高呀,蔬菜本就不容易贮存,在药剂使用达标的基础上,储存成本非常高,再加上要从吉林运过来,价格翻了几倍。”

    “就算翻十倍,才五毛钱一斤,到这怎么变成的70元?”朱厚煐不信这是运费问题。

    “千岁勿扰。”

    “70元是最高价,这边均价在40元到50元之间。”

    “听臣给您算一笔账。”

    “吉林的白菜,从产地运到港口,这段距离的运费,每斤要加一元钱,装货卸货工钱要三元。”

    “轮船出港,到平壤港停靠,运费两元钱,不算高的。”

    “平壤港运到平壤,要将海船转成江船运输,装卸费3元,运费1元。”

    “反复装卸货物的损失,就高达1元钱了。”

    “从吉林的白菜,五毛钱一斤出货,没算各道贩子的利润,成本就是11.5毛钱了。”

    “几道贩子转手的利润,赚三块五,不算高吧,这样成本就是15元了。”

    “而且,朝廷非常注重食安,对于使用药剂量严格控制,不能给大白菜上药,储存难度巨大。”

    “储存库一斤成本,最少需要5元钱。”

    “再加上用药成本、运输成本、每斤再加一元钱,就是21元了。”

    “批发市场的老板,最少赚两元一斤,因为这其中是有损耗的,比如白菜干了,水分蒸发掉秤,所以赚两元钱,都没什么利润的。”

    “成本就涨到了23元,各级包装成本,再加1元,就是24元了。”

    “菜贩子的利润,毛利润要达到50%才有得赚,因为他们是最后一道,卖不出去、菜被挑烂了、摊位费、人工费、贮存费等等成本,净利润已经很低了。”

    “所以,一斤白菜卖44元,这还是朝廷补贴了结果呢,不然要卖到48元,甚至50元,整个产业链才有得赚。”

    平壤知府如实道:“您想说,为什么汉城物价就低?”

    “因为汉城周边就种植白菜,所以价格低。”

    “平壤种不了白菜,附近都是山脉,不搞种植,搞畜牧。”

    “您去了汉城就知道了,平壤的肉价,要比汉城低的。”

    “平壤是新鲜瓜果类比较贵。”

    “汉城是肉食比较贵。”

    朱厚煐总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这笔账好像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