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3章 阳明心学,登天梯上的最后一个台阶(2 / 2)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坏了。

    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总能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并且对很多事情吹毛求疵。

    明明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完美的事情了,可王守仁还是不满意。

    以前老皇帝在时,很愿意聆听王守仁的话,这就养成了王守仁尖酸刻薄、说话难听、吹毛求疵的性格。

    王守仁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老皇帝故意在养成他这样的性格。

    这样性格的人,别说官场,职场都混不下去。

    所以,王守仁明明战功很大,朱见漭封了官儿就把他踢走了,故意把他留在西域,让他镇守西域。

    朱佑梐登基后,放飞自我,王守仁完全和弘治年间的朝廷格格不入。

    所以,在弘治三年,他就辞官归隐了。

    之后几年,他就一直游览名山大川,一边研读自己的理论,老皇帝的那套理论,朱见漭写了二十余年,并没有完成。

    朱佑梐登基后,弘治年间压根就不研究了。

    可能是理论走入死胡同了,也可能是朱佑梐没有年轻时候的野心了,不管什么原因,理论他肯定不研究了。

    朱祁钰临终前最大的遗憾,被他的亲孙子丢进垃圾桶了。

    朱佑梐放飞自我了。

    朝堂只顾着争权夺利,谁愿意沉下心来,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啊。

    别人不去研究。

    他王守仁来研究。

    但他不能走老皇帝的路,那是对老皇帝的不尊重。

    他要走一条属于他王守仁的道。

    弘治五年,到弘治十五年,他一直在思索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思索,终于还是在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悟道。

    他在龙场驿住了七年。

    正德三年时,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经过十年的传播,正德十三年,阳明心学成为了当世显学,王阳明成为了当世圣人。

    其实,历史上王阳明成圣的主要原因,是朝中顶级官员是他的信徒,才给他吹起来的。

    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当时儒教正在走向衰微,是王守仁的阳明心学,让儒教再现光芒。

    所以,阳明心学被吹到了极致。

    而本时空的王守仁,首先就缺失历史背景,因为现在想当圣人的实在太多了,报纸上各种思想甚嚣尘上。

    凭借原时空的阳明心学,王守仁估计连一个浪花都打不起来。

    圣人就是圣人。

    王守仁就是王守仁,他能汇聚所有思想,汇入阳明心学里面。

    新时代新思想,这个新思想,其实一直在用丘濬、项忠的理论,可这些理论已经用了五十多年了,已经非常落后了。

    这些年,想完善这套理论的人非常多,包括老皇帝也想做这样的圣人。

    可是,没人能将这些东西完全统筹,无数人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有做到。

    王守仁做到了。

    他能瞬间扬名,靠的是他翻新旧思想,统筹新思想,汇总成阳明心学。

    然而,这套新思想里,处处都有老皇帝的身影。

    可以看得出来,这套理论的创始人,对朱祁钰多么推崇,字里行间,都在吹捧朱祁钰。

    这就是朱祁钰最后的一个后手!

    用成圣的王阳明,帮他成神!

    朱祁钰凭什么能成神?

    因为有两个圣人在吹捧他,前有丘濬,后有王阳明,这两个人的思想中,处处吹捧朱祁钰。

    而学这套思想的人,在了解朱祁钰之后,也会爱上这位皇帝。

    这就是朱祁钰,跨越时空的魅力。

    越多人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崇敬朱祁钰,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朱祁钰就会成神。

    王阳明,是他飞升路上最后一个台阶。

    王守仁为了这套理论,能成为世间显学。

    所以在嘉靖四年,他受嘉靖帝宣诏,再次入朝为官,他这次再度为官的主要目的,就是宣扬自己的学说,弘扬自己的思想,让阳明心学成为显学。

    他和薛瑄一样,心思不在官场之上,而是在自己的思想上。

    所以,在嘉靖帝稳定朝纲之后,王阳明就辞官归隐,他获赠太傅,却没有离开京师,而是在京师开讲了。

    七十多岁的王阳明,开始了讲学生涯。

    他广收门徒,效仿丘濬,收一些极有资质的孩子,让他们未来入朝为官,继续宣扬他的思想。

    想让一个思想成为显学,是需要时间慢慢发酵的。

    只要他的思想足够完美,好饭不怕晚。

    王阳明会用自己的一生,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也会用自己的一生,帮助老皇帝成神。

    晚上正点更新

    章节短小,但章多,尽量在完结前多写几章

    进群 927283491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