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9章 战后复苏:隆庆帝的献身(一)(2 / 6)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张居正再次当首辅,他要做的绝非为帝国理财。

    而是要彻底改变皇帝制。

    现在的野心也不敢表露。

    那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同窗,万历帝是一个有胆魄且能决断的人,当初斗倒高拱,就是他在旁协助。

    他秉政那些年,能和宫中关系融洽,万历帝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而且他是坚定支持张居正的。

    万历帝也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善断不善谋,寡智善于附从。

    成也萧何败萧何。

    也正因为万历帝,张居正一腔心血付诸东流,最终变成了田舍翁。

    这次卷土再来,他索要的更多。

    他在观察万历帝的同时,万历帝也在观察他。

    万历帝太了解他这位同窗了,他和张居正是两次同窗,他们都是徐阶的徒弟,也同时是王守仁的徒弟。

    又合作三十多年,彼此太熟悉了。

    张居正打什么算盘,他朱常治一清二楚。

    所以,朱常治一直在防备张居正。

    在张居正统领下,大明的经济开始复苏,可民间不满的声音并不能平息。

    张居正决定,转移民众的视线,让民众从不满情绪中走出来。

    涨房价!

    房价很多年不涨了,这几代皇帝都秉承朱祁钰的思想,房价涉及到百姓的命脉,不能随意加杠杆,不能涨不能跌。

    关键大明的房价到顶了,再涨也不会涨多少了。

    而正德皇帝,又用电梯房促进了一波购房潮,当时就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嘛。

    其实,房价这个东西,就看敢不敢炒。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张居正准备换一个套路,房子盖满了,电梯房也没的炒了,可别忘了,大明是限制别墅的。

    大明以稀缺土地为名,严禁盖别墅。

    前些年粮食不够吃,更不允许盖别墅了。

    房子越盖越高,也和土地紧缺有着直接关系。

    虽然高层未来有风险,但风险转移出去了,跟正德帝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前一段时间研读前朝的政策,发现正德帝房地产玩得并不彻底,说明他不会玩房地产,或者说他比较有良心。

    他就想出一个主意。

    盖别墅!

    正德帝不是没想过,关键老百姓买不起呀,当时景泰朝的老房子都很老了,但老百姓换房的意愿并不高,当时朝廷想了很多办法,才诱使老百姓换房子。

    而正德朝到万历朝,这才几十年光景啊,换过一次了,还要再换房子?

    老百姓上一次当了,还会再上当?

    肯定不会买了呀,因为没需求呀。

    怎么能叫上当呢,房子这东西,是消耗品啊,住着住着就会变老,什么东西都要坏的,老房子换新很正常啊。

    截止到万历八年,大明总人口63亿人口,住房却有200亿套,可以说严重饱和。

    可房价是绝对不能降的,因为房子有两个不可复制的核心,地段和交通。

    核心商业区的房子,是老,但非常贵,因为地段不可复制。

    学区房,地段不可复制。

    交通便捷的地铁房,上班通勤方便,他就不可复制。

    有些闲房子是便宜,都在城外,谁会买呢?

    还有就是海景房、江景房、景区房,这种房子一定会跌的,这是一个噱头。

    好房子永远是地段。

    而且,房子是越住越老,越老越不值钱,压根就不存在逆生长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越老越值钱。

    但老房子还能维持均价的原因,就因为地段好。

    商业街核心地段,不止不掉价,还涨价呢。

    张居正就想了一个坏招,拆迁盖别墅。

    对于一些老城区进行改造,把老楼都拆了,按照补偿比例,给回迁户补偿,若觉得房子面积太大,我买不起,要钱也可以,但要房子的话,面积方面会多给一点优惠。

    千万别以为,把楼房拆了,改建别墅就亏了。

    不会的。

    楼房均价多少,别墅均价多少,独栋别墅多少钱,连栋别墅多少钱?

    最核心的不是赚钱,而是拉动内需!

    基建大明一直在搞,但怎么搞,都是左手倒右手,地方经济无法繁荣起来的。

    可拆迁就不一样了。

    房地产一动,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拆迁户拿到了拆迁款,会不会去消费呢?地方经济不就繁荣起来了吗?

    而要房子的,是不是要去租房子,添钱得到一栋别墅,是不是要装修啊?是不是要家电啊?

    都要买,都要消费。

    市场不就繁荣了吗?

    拆迁的目的,压根就不是朝廷赚钱,而是让地方繁荣起来,大家都把钱掏出来消费,造就市场繁荣,市场一繁荣,老百姓就有信心了,人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