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六九章 摩尼教走入人们视野(1 / 2)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二月时的汴梁城,街上行人更多,比过年更加热闹。挑着担的小贩,沿街小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李记牛杂面”招牌随风飘摇的面食店内,人满为患。一是量多实惠,二是添加秘制辣油味道绝佳。店铺不大,生意火爆,利润不下一般的酒楼。

    靠窗作为一个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老者边滋溜吃着面条,边满脸八卦地说道:“哎,你们有没有听说摩尼教?劝我入教可得长生,被我骂跑了。”

    “可不?据说是江南教派,劝人向善修行。”

    “你们也遇到了?而且教中好像有圣公,四大法教法王……”这时,邻桌一个商贩打扮的客人插嘴。

    左边的桌上也有人转过头来:“哎,我就是从江南来的。摩尼教,教兵上万人,遍布江南多个州府。”

    “哎哟,这么多人?朝廷不管吗?”

    “管?朝廷都不知道这件事,怎么管?”

    “我可听说摩尼教在江南势力庞大,官府不敢招惹。谁也不知道谁是教徒,保不准便会被刺杀当场。”

    “哎呀,我的妈,这些人不是劝人向善,为何如此狠辣?”

    “劝人向善,谁不是挂在口头?摩尼教食菜事魔……”

    ……

    狭小而热闹的面馆,随着三五桌客人议论江南摩尼教。圣公,四大护教法王等相关信息。不知情的人边吃面边听着,又好奇地问,议论者越来越多。

    这家面馆正是梁山据点之一,奉命暗中散布消息。

    类似的情况,在汴梁城各处小智摊位,酒楼茶肆,勾栏瓦舍中上演。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扬。以至于三两天过后,总是有人议论江南摩尼教众。

    然而,这些小道消息,八卦传闻,只在市井中传开。对于朝堂上那些达官显贵,听了也不屑一顾。又哪里知道消息散播,只是风暴来临时的前奏。

    从开春开始,绵绵春雨不断,使得道路泥泞难行。从苏州出发送来的加急情报,二月底还在路途中。

    政月中下旬,护步达岗辽国溃败一蹶不振,女真人立国成功,士气如虹,攻城拔寨,只是宋朝不知。

    北方辽国,西夏边境军事调动频繁。

    枢密院使童贯本来是想阳春三月后,再前往北方视察。奈何北方不平静,接到诏令,即刻赶赴坐镇。

    童贯,又是何许人也?

    童贯(1054-1126),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今属河南)人。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为“六贼”之一。

    童贯这个大奸臣,起自卑微,本无智谋。徽宗付以兵柄,俾赏典机密。自出师陕右,已弥嵗祀,专以欺君罔上为心,虚立城砦,妄奏边捷,以为己功。汲引群小,易置将吏,以植私党。交通馈遗,鬻卖官爵,超躐除授,紊乱

    典常。

    就是说,童贯靠拍马屁捧臭脚拍出了人生巅峰,被历史铭记。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迄今无可超越。

    是是中国历史上以成年人之身,咔嚓阉割掉入宫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是风流皇帝宋徽宗宠臣之一,对他格外的喜爱优待……

    东京城街道上,童枢密的车仗浩浩荡荡,数百禁军全副武装,刀枪如林,杀气腾腾,童字大旗飘扬。

    铜锣开道,旌旗招展,军士呼喊,街上百姓纷纷退让。

    走在最前方的一个身材高大魁伟的老者,胯下一匹乌骓。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此人便是童贯,阳刚之气十足,不像太监。

    此人虽无能力又贪财。但却为人有度量,能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对自己的心腹部下格外优待,所以在西军之中颇有威望。

    在文武百官相送之下,车队离开了汴梁城,在十里亭外。早有人摆放好了香案酒肉,送别童枢密。

    也就是这仪式进行期间!

    突然从道路两边人群,附近树林中,响起震天的喊杀声。

    “杀啊,弄死奸臣。”

    “兄弟,诛杀贪官污吏,杀!”

    “给我冲,为民除害

    ,扬我明教威名。”

    只见从周围人群中,树林里冒出一队队手持钢刀的蒙面人。越来越多,密密麻麻,数一数,至少三五百。随着隆隆马蹄声传来,百多人骑兵涌出森林。

    “不好了,跑啊!”

    “强人,是强人,快跑啊!”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众人,周围观望的百姓们四散而逃。慌不择路,冲乱官兵队形,骚乱不堪。

    “兄弟们,狗官祸害百姓,作恶多端,多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