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五二章 高丽国内乱(1 / 2)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高丽愚昧,未遑经理,只顾效仿唐宋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设道、府、郡、县等。军事上实行府兵制,中央设军。

    经济上实行田柴科制,把田地按科(等)分给全国的文武官吏和军士,此外还分给柴草地。文化上以佛教为国教,儒学也很兴盛。高丽前期效仿唐朝开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比较发达。

    可半岛地域比较小,满打满算,二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中国一个省的大小,但却螺蛳壳里面做道场。

    原封不动地抄袭唐宋州府郡县及关驿江浦之号啊。遂分境内为十道,十二州,来彰显国力之强盛。

    哪十州?杨、广、黄、海、尚、晋、忠、清、公、全、罗、升等十二州。各设置节度使。一曰关内,二曰中原,三曰河南,四曰江南,五曰岭南,六曰岭东,七曰山南,八曰海阳,九曰朔方,十曰浿西。

    十道所管州城郡县共五百八十余座,远远超过宋朝400军州。不知道的人听起来觉得幅员辽阔万里。可实际情况是,一个稍微大点的篱笆村落都是县城。老人小孩连狗都算上,顶多三两百活物。

    梁山队伍在那边一年多,已控制了数十个州府。酒楼开遍十个道,情报网络已经覆盖了高丽全境内。

    话题扯的有点远,但这又不得不说。

    马灵道长收到大本营指令,不再阻挠弓齐的称霸之路。

    这个秉承家族200多年执念的亡国人说干就干。派人前往通知各处,三天后,暴乱占据地盘。

    九月十八,深夜,高丽国最北边的大城西京发生暴乱。城门被悄悄打开,一群武装人员入城迅速占据府库粮仓,控制各个交通要道,杀入官府。

    弓齐入驻西京!不臣服的官吏,杀,当夜血流成河。与此同时,西京周边大大小小二三十个聚集地同样发生兵变,杀官造反,拉开了高丽国内乱。

    这些占据州城府县的起义军,共有五万人,集结休整。第二天,分兵多路,攻城拔寨,夺取地盘。其中文仲容,崔埜也率领过万人马响应横扫各地。

    短短五六天,弓齐部众占据了上百个州县,麾下四十多万子民。他也对外宣布自己前朝君主弓裔后人的身份。自立为王,号称大为,声势浩大。几路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城拔寨,目标直指开京城。

    消息如风般传开,令高丽国上下震动!

    高丽睿宗王俣(yu),身份尊贵,本事平庸,如之奈何?只能仰仗自己的岳父李资谦和满朝文武。经过朝臣商议,或者说,国丈李资谦建议调兵御敌。

    高丽国其他各地的军队纷纷调动,绞杀乱臣贼子。不出几日,高丽国精锐与地方军队与起义军交上手。

    高丽国承平日久,驻扎的地方军疏松训练,有些拉胯。弓齐却是图谋已久,军队训练还是比较严格。大为国义军攻势凶

    猛异常,朝廷军队节节败退。

    高丽国面对暴乱,起全国之兵来镇压!

    至此,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

    ……

    “啊,大宋的确是让人羡慕的繁荣国度,可我大高丽国也不差。相信要不了几年,也能这般繁荣。宋朝四百座军州,我高丽五百八十余,比他多。”

    二十多艘满载粮食和物资的船只离开宋朝明州港口。高丽特使领队背负双手,望着越来越远的港口。

    这个皮肤白净,长须飘扬的中年人乃是李资谦的胞弟李资美。看到宋朝的繁华,心中有些吃味却不敢服输。说着高丽的长处,来自我安慰,自娱自乐。

    实际上他的话如猪尿泡,一戳就破。

    可惜船上的人有不少,大多是船员文盲不知军州有多大。少数知道的也不敢上前揭穿自找不痛快。

    而且这位特使大人也不知道此刻大高丽国已经陷入战火之中。更不知道回程漫漫,多有艰难险阻。

    李资美自嗨了片刻觉得索然无味,可看到此行收获的船只后。这位特使大人脸上浮现微笑,自己的任务完成。至于诉苦丢面子又哪有这些大船宝贝?

    宋朝的船只闻名天下,高丽国拥有了这些船后。一部分可以用来武装水师消灭那些占据国土的贼人。剩下的就可以逐渐船队,将高丽特产卖到东南沿海小国,如高丽国的高丽参,泡菜赫赫有名。

    有了海上这条贸易航道,大高丽彻底起航

    !李资美想到这些就不禁得意,自己的兄长在国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他也能跟着沾光,成为封疆大吏。

    他仁州李家的辉煌时代即将来临!

    可惜这位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

    从明州港起航的船队,斜斜北上向高丽国方向航行。随着走出近海深入,风浪加剧,浪涛跌宕起伏。好在船只足够大,乘风破浪,无惊无险地航行。

    夜幕降临,船上的灯火亮了起来。

    在黑夜中,这就像是一盏明灯,为其他人照亮指引方向。入夜不久,四面八方突然传来喊杀之声。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